根據「台灣地區1~6歲兒童飲食習慣」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幼兒每日營養攝取普遍不均衡,高達8成以上的幼童並未攝取到衛生署建議的每日蔬果攝取量,其中更有超過6成幼童未能每日攝取到綠色蔬菜。幼童時期是建立飲食習慣的重要階段,若在此時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造成營養攝取不平衡。
*不吃蔬菜2大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和對食物的偏好,有些人就是會將某些蔬菜設為拒絕往來戶,這與必需均衡攝取各類食物的原則抵觸,蔬菜好處多多,但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認為,父母或孩子的主要撫養者若有「偏食」的情形,也沒有正確的營養知識,再加上蔬菜的特殊氣味,就容易讓孩子不喜歡吃蔬菜。
1.特殊氣味
相信大家都有「小時候不敢吃、長大才能接受某些蔬菜」的經驗,這往往是因為某些蔬菜具特殊氣味,味覺敏感的幼兒還不能接受。例如:紅蘿蔔、芹菜、洋蔥、韭菜等,通常都為孩子所拒絕。其中,含硫化物含量較高,會出現辛、嗆、辣味道的蔬菜,更是孩子拒絕的首選。
2.家長習慣
有些父母或撫養者有「偏食」的習慣,雖深知均衡攝取營養素的重要性,也會盡量準備一些蔬菜給孩子吃,但卻無意中流露出「菜好難吃」的神情,洪若樸表示,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很強,即使家長沒説,他仍然能感受到這個食物似乎不好而拒絕。
◎蔬菜每日所需攝取量
根據衛生署建議的每日蔬果攝取量,依年齡不同而有差異:
1~3歲:每日1份=100公克
4~6歲:每日1.5份=150公克(約1碗8分滿的量)






五顏六色蔬菜泥看了就心情好^^

3. 接下來,請大家回憶一下副食品冰磚的製作過程。沒錯:就是把五顏六色的蔬菜泥一一裝入可愛造型的製冰盒中,放入冷凍庫做冰磚

4. 每天Robbie下課回來,我就會選擇家中現有的新鮮水果一一切好、搭配蘋果泥、杏仁奶或鮮奶。重頭戲就是拿出可愛的造型冰磚,讓他自己選擇今天要吃「樂高」口味、「汽車」口味還是「飛機」口味
每一樣要加進去果汁機之前都會讓Robbie參與這個過程,讓他「親眼看見」裡面有什麼,而且還是他自己「親手」加的。

最後一整杯打出來,每天的比例不同所以調出來也不一樣
就算再怎麼挑剔的小孩,每天都依然期待下課喝到一杯不同口味的蔬果昔
採取蔬果昔
騙鼓勵小孩吃蔬菜,當然還是有一些小缺點與建議:
1. 建議將不同味道、尤其是氣味比較重的蔬菜(例如青椒)分開打、分開製作冰磚,這樣假設小朋友不愛吃特別幾種氣味的蔬菜,也不至於全部重製
2. 這個方法還是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開始就全部豪邁的使用蔬菜冰磚,接受菜味這檔事需要慢慢來、急不得。所以剛開始水果的比例或許會多一些(水果就不需要做冰磚了,吃新鮮的當然最好)
3. 透過冰磚=食物泥or果汁來誘騙小孩吃蔬菜,不僅無法訓練咀嚼、也沒辦法讓小孩認知到正在吃蔬菜,所以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我家Robbie已經兩歲四個月,咀嚼能力訓練得很好我倒是不擔心,假設更小的孩子還是應該在正餐的時候多多讓寶寶鍛鍊咀嚼能力。至於認知問題,我現在是漸漸在他喝蔬果昔時跟他說今天裡面有什麼菜,等一下晚餐也會有。雖然上桌的時候他還是堅持不吃,不過我想隨著年紀慢慢變大,或許我也能夠見招拆招吧?哈哈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