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轉發朋友的facebook
內容是一張圖片,可以看到一名妙齡女子坐在滿滿是人的公車上的博愛座,望著窗外放空
文章內容大概就是寫的
這個公車上還有很多需要讓位的老弱婦孺
這名女子年紀輕輕霸佔博愛座
然後照片一上網受到廣大回響
網友同聲踏伐這名女子可能是智障 腦殘
反正極盡酸人損人的字眼全部出籠
我想起多年前某一天上班剛好尖峰時間捷運車上爆滿
車廂內混雜着汗味 香水味以及各種奇怪的異味
通風不良,我一邊站著一邊覺得頭暈目眩
看到有一個博愛座空出來 忙不迭地衝過去坐下 休息了兩站就忍不住手刀衝下車吐了一身一地
後來我請假回家一路上都在想,車上的人看不出來我不舒服
幸好當年並不流行人肉搜索以及社群網站
否則我是不是也會成為這種文化下的犧牲品?
多年之後我懷了Robbie
前三個月其實肚子看不出來,理所當然捷運公車上不會有人讓座
也因此我總是大剌剌的有位置就坐,不管是不是博愛座
有時候車上人多,總會很多人盯著我,甚至會有老杯杯站在我前面,有意無意的用雨傘頂我的腳,好像是在提醒我注意他的存在
我想起了多年前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的一篇文章 (不曉得文章出處,轉貼自其他部落格http://blog.yam.com/hanhsiangya/article/16938915)
===================================
坐在博愛座的男孩頂著清爽的短髮,身高約180左右,體重則是七十上下,高壯的體格和海軍陸戰隊比起來簡直不相上下,配上年輕而清秀的臉龐,看起來像是高中的校隊。
公車內算不上擠,只有零星幾個人拉著吊環隨著公車左右搖擺,但能坐的位置已經滿了。
行駛了約三十分鐘,那班公車就像你我想的那樣平凡,有些人在這站下車,又有些人在那裡上來,錯身的不僅僅是飄散而過屬於個人的氣味,還有一個一個擦肩的人生。就在每個人都習慣了的下車鈴與方向燈響起的交錯聲中,一個白髮的老翁拿著月票佝僂在站牌下緩慢地揮著手。
老翁的步履蹣跚,光攀上公車的階梯就花了十多秒,持月票伸向司機的右手像是幼稚園小孩拿著蠟筆塗鴉般不停顫動著。司機剪完票之後,老人望了望車內,沒有一個空位。於是他全身緊緊貼著男孩身後直立的鋼管,用力抓著鋼管的雙手抖得更厲害了。
男孩壯碩的體格和老翁孱弱的身軀就像是老虎與吉娃娃那樣的對比,但男孩始終不為所動,車上的乘客也開始竊竊私語。
大約五分鐘過去,男孩後座的中年婦女首先發難:
「唉唷!現在的年輕人看到老人都不會讓座的啊?」婦人對著身旁的中年婦女說著,卻刻意提高了音量。
然而男孩依舊靠著椅背,動也不動看著前方。
婦人發現男孩並沒有理會,便更大聲地說著:「噯!台灣的教育失敗啦!怎麼現在的小孩都不會禮讓老人呀?」話說完的下一秒,婦人把頭移向前,用力地咳了兩聲。
男孩仍然沒有動靜。
婦人開始歇斯底里了起來,用高八度尖銳的叫聲罵著:「怎麼有人可以這麼厚臉皮啊!讓位給老人是不會喔!」
男孩不為所動。
「幹!」
車內的情緒像是裂了縫的水壩一樣,原本只是一滴一滴的小水珠,到後來竟成了狂暴而洶湧的洪水,暴怒了起來。
「喂!你坐的是博愛座耶!」
「有沒有羞恥啊?」
「這哪所學校的?」
「媽的起來啦!」
「有沒有家教啊?」
像是文革時期那樣,整車的乘客憤怒地批鬥著男孩,像是終於找到機會發洩似的,發狂地大罵,彷彿全世界的罪惡都是由男孩引起。
過了一分鐘,男孩似乎受不了了。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整台公車瞬間靜默了下來,聲音彷彿被抽到另外一個空間。
男孩緩緩地按了下車鈴。
拿起放在地上的柺杖,慢慢地,一拐一拐地下了公車。
===================================
事情就是這樣,一體的兩面,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永遠在情緒來的當下,我們不會主動去思考別人的立場,僅以眼前所看到的事情而忿忿不平群情激昂。
博愛座的設計是給那些「特別需要被協助」的人,尤其是以老弱婦孺四大族群為主,但是生病不舒服的人有沒有資格坐博愛座?我個人認為是有。但是一個人有沒有生病,其實外觀未必看得出來。
再拿孕婦為例子,其實懷孕前三個月胎兒並不穩定,孕婦其實非常需要坐著休息,但是這個時期的孕婦往往看不出來,然而,就算看出來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這個經驗:不確定人家是懷孕還是體形比較豐腴,主動讓座會不會反而不禮貌讓人家不舒服?所以其實讓座也不是,不讓座也不是。
其實我很不喜歡現在網友的速食文化,就跟媒體一樣,一聞到血腥味就像飢渴的鯊魚蜂擁而上,打的是言論自由與正義的旗幟與口號,但其實人人都在無形中「霸凌」別人。的確,要不是有這樣熱心的網友,其實很多社會上警察沒注意到的惡行惡狀,就不會被攤在陽光下受到制裁,但是同理,部分的網友們有些時候沒有經過太精密的思考,只從眼前看到的照片或影片一窩瘋的定了人家的罪,但是真有這麼嚴重嗎?
拿些例子來說,不久之前被知名作家跳出來炮轟的「便當文」,最後被抓到其實這篇文章是空穴來風,原PO還被抓出來向社會大眾道歉。其實我心裡是有點同情她的,我認為她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好的,他的目的其實在呼籲大家不要因為台灣漁民遭菲律賓攻擊事件,而群情憤慨的找在台灣工作的菲傭開刀。我想當事人並沒有考慮到這篇文章會被廣為流傳最後反而被質疑真實性。
大家罵得很激動,但我們真有資格這麼做嗎?我們的一生中是否或多或少也說過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謊?例如:跟老闆說身體不舒服但其實是昨天晚上睡太晚起不來,或是拿個醫院的藥袋去學校跟老師說生病了不能參加晚自習但其實是偷偷去約會?
我們說謊其實也不對,只是沒有被拿著放大鏡檢視並且質疑真實性所以我們誤以為「又不會怎麼樣」。其實你以為老闆或老師真的相信嗎?他們其實不笨,教過的學生帶過的新人比比皆是,我們會用哪些小伎倆他們清楚的不得了,不拆穿只是因為包容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心情包容別人嗎?
再說一個更可憐的例子,印象中好像有一對年輕男女搭高捷,在車上進行一些「不雅」的行為,遭到其它路人側錄放上網…..最後不僅是被挖出了姓名年齡,更是背上了觸犯法律的刑責。我必須說,我並不鼓勵人家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不雅」、「情色」之事,尤其是在當了媽之後…..但是也請各位回想一下你們的青春年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我記得每次在酒場玩什麼真心話大冒險,最後一定都會有些麻辣的話題將這個遊戲帶到最高潮,最經典的一題一定是詢問別人「最刺激/最特別的炒飯地點」,以我無數次玩這個遊戲的心得,每一次被問到的人真的都可以說出一些厲害的經驗,舉凡火車上、飛機上、電影院、車上、補習班樓梯間、中正紀念堂、公園、、、、、、反正大家可以想到的地方都有。
如果許多人都曾經有過這些荒唐歲月,又為什麼可以指證歷歷的說人家敗壞善良風俗?
大家的差別只是在有沒有被拍到而已,並沒有誰比較高尚或誰比較低俗。
網友總是一窩瘋的罵,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資料全部調出來,用各種低俗的文字霸凌人家。
等到人家被揪出來之後公開道歉、被處罰了,嗜血的群眾才心滿意足的紛紛離去,沒錯,事過境遷之後我們都忘了這回事,但是當事人呢?他們周遭的同事同學要怎麼看待他們?他們要怎麼樣再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人生?走在路上就害怕被指指點點,他們才是那些永遠都忘不掉的受害者阿!
約翰福音8-1-7行淫的婦人: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1-11耶穌說:「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別再犯罪!」
我其實並不是想要假裝正義or something,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不要因為一時的氣憤就忽略了很多事情背後的動機與真相,然後也不要輕易的對別人的行為下評判,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更應該三思而後行。
我這個人天生一張壞嘴巴,有些朋友經常被我逗得哈哈大笑,但的確損起人來也是沒有在客氣的。偏偏我狗屎運,嫁到一個好老公,每次只要我試圖在他面前抱怨某個朋友,他的第一句話不是跟我說「你朋友怎麼這樣阿?!」「這算哪門子朋友阿?!」,而是反問我「你覺得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當我能夠平心靜氣地想想別人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就會更覺得根本沒什麼好生氣,因為有時候別人的行為並不是「針對我」,但如果每件事情我都要想成「衝著我而來」,那我就成為一個過於「自我」的人了!
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把「我」看得太重要,不要一天到晚開口閉口就是「我覺得」「我認為」「我建議」、、、,而是應該說出自己的「感覺」,當我們把「自我」放得太大,就會認為任何事情都跟自己有關,什麼事情都應該要很有看法,這麼衝動的結果就會讓我們只能看到很表象的事情。
1 Comment
Gill
July 17, 2013 at 3:45 pm仁波切曾教導過我們,當一個人做壞事時,不可以學習對方,但當你不了解真實的狀況時,也不可以評判他,因為或許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
相同的道理,很開心我們都更寬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