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亞洲風味 / 甜點 / 食譜分享

[甜點筆記] 經典夜市小吃之QQ地瓜球~

當了媽媽以後,有一個最大的心得

就是跟同樣身為媽媽的朋友們,有更多的共通話題,也更親密

以前單身的時候,每天就是上夜店、喝酒、談戀愛、工作、旅遊、購物
和朋友聚在一起無非是飲酒作樂兼聊八卦
每次跟媽媽的朋友聚在一起 (真心話噢~大家不要圍毆我)
其實我只是想說找一些五四三來當作開場白,所以可能隨便問一下小孩的狀況
結果媽媽們就會一缸子的說個沒完
問題是,我一點興趣都沒有阿阿阿阿阿阿~~~

小孩腸病毒、小孩吃什麼副食品、哪時候長牙哪時候走路、幾歲開始會說話
玩什麼玩具看什麼書、補充什麼營養帶去哪裡玩
我一點概念都沒有
(說到這裡,我還曾經買過Dior的名牌奶瓶和奶嘴送給朋友當初生兒禮物,自己當了媽才知道,奶瓶是看材質和容量的,誰會真的用名牌奶瓶啦!好冏)

所以那時候看著榮當媽媽的朋友們,我都覺得距離好遠
覺得他們身上泛着一種神聖的光芒,臉上寫著「白目勿入」

哈!哈!哈!這下總算輪到我了!
當了媽媽之後,我真的覺得和一些過去的酒肉朋友,就是疏遠了那麼一點
倒也不代表大家就不是朋友了,但的確是有無形的距離硬生生的檔在那裡

大家還在打拼事業兼顧玩樂,他們不曉得對於已婚有孩子的人來說,有很多事情就是有些身不由己
舉些例子,有些朋友會仍然在晚上11點之後想要打電話聊天或是找你出來喝酒
有些朋友就會告訴你說,一起出來唱歌沒關係,帶著小孩也歡迎
有些朋友會在你生產的當天,累得筋疲力盡的時候迫不及待地打電話送上滿滿的祝福然後爭先恐後地想到醫院來探望你
我想說的是,我非常想出來玩,也很開心接到朋友找我出去或是祝福的電話
但是當了媽媽以後,這些事情都變得身不由己
只是這些身不由己,讓我變成一個更快樂、更幸福、更健康的媽媽~

人生的重心不一樣了,說我不上進也好
但我知道現在的我,並不想要賺大錢升大官,我只想要一心一意為家庭付出
只想要用自己的眼睛記錄孩子每一天的長大、每一天的變化
每天跟老公點着蠟燭一起晚餐,賴在沙發上看影集,累了抱在一起睡覺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變了
我開始和媽媽朋友們越來越近
有很多問題可以咨詢、很多心得可以交流、說不完的媽媽經、交換不完的食譜
沒錯,我變成了那個「過去的我討厭、看不起的那種家庭主婦」
但是相對的,我更愛自己,對生活更充滿了熱情與無限希望
我知道,對家庭的付出是一個不會賠本的投資

我想說的是,做一個家庭主婦可以做得很有尊嚴
不是犧牲小我、委屈求全就是好太太好媽媽
我看了太多例子媽媽們一天到晚上網來取暖,抱怨自己做牛做馬結果丈夫不疼婆婆不愛
藉由網路這個虛擬世界中其他有共同遭遇的陌生人,給予不負責任的鼓勵與建議,然後彼此獲得惡性循環的力量繼續過生活

選擇什麼樣的日子,就要發揮百分之百的力量把這個日子過得最充實快樂
因為家庭主婦的價值與快樂不是靠老公婆婆或是其他網友給的
是要自己愛自己呀~喜歡做的事情要想辦法繼續堅持
如果我喜歡做菜寫部落格,那我就是要繼續努力,不該因為任何理由而放棄~

好了~感性的說完了這麼多
其實目的是要分享這個在「副食品討論區」媽媽們學來的「QQ地瓜球」
就跟夜市賣的一樣好吃,大人小孩都喜歡
外面吃東西不新鮮也不健康
不如自己在家裡做做看吧~~~~
































材料:(我覺得這個份量做出來有點多,吃不完的話可以進烤箱烤過再吃,如果喜歡每次都炸新的也可以減半操作噢)

1. 黃地瓜450g
2. 白砂糖80g
3. 樹薯粉120g
4. 太白粉45g (如果介意太白粉,也可以用等量的地瓜粉代替)

這邊小小介紹一下「樹薯粉」,樹薯又稱木薯,木薯的根部可以食用,因此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不少居民種植木薯,其所而製成的粉稱為木(樹)薯粉(Tapioca)____維基百科

另外,Yahoo奇摩知識+也有人問,樹薯粉和地瓜粉有什麼不一樣?

地瓜粉又稱番薯粉

一般地瓜粉呈顆粒狀,有粗粒和細粒兩種,通常家中購買以粗粒地瓜粉為佳。地瓜粉與太白粉一樣,融於水中後加熱會呈現黏稠狀,而地瓜粉的黏度較太白粉更高,因此,在中菜勾芡時較少使用地瓜粉,因為黏度較黏控制。
樹薯粉〈木薯澱粉〉  英文:Tapioca
俗稱地瓜粉,為樹薯根部研磨提煉而成的澱粉,但市面上亦有部份地瓜粉是以馬鈴薯提煉而成,需辨識清楚。利用樹薯粉製作的成品具Q黏彈性,如娘惹糕、肉圓.

為什麼兩個都叫做地瓜粉呢?其實後來發現台灣本來有很多樹薯粉魚目混珠冒充地瓜粉在賣,因為兩種東西其實差不多,只是原料和產地不太一樣。市面上真正台灣本土產的地瓜粉其實比較少,而泰國製的樹薯粉產量大成本也比較低,因為口感接近所以才會有兩者混用的情況,只是近年來衛生署強制正名,廠商開始會在包裝袋上面標示清楚。


下面兩個包裝是我在美國的華人超市買到的,一個叫做地瓜粉,一個叫做日式太白粉,但其實英文都寫著”Tapioca Starch”,所以其實都是樹薯粉噢~

(我自己是覺得地瓜球這種東西沒這麼考究,大家用地瓜粉或樹薯粉基本上都可以成功,不需要專程去找~)


步驟:

1. 地瓜切成小丁,進電鍋或蒸鍋蒸熟,竹籤能輕鬆插入就是好了

2. 把蒸好的地瓜連同蒸出的水份一起倒入鋼盆中,趁熱拌入砂糖



3. 趁熱用大湯勺把地瓜壓成泥狀



4. 把樹薯粉與太白粉先混合均勻,分2~3次把粉慢慢拌入地瓜泥中,用湯匙壓成鬆散的麵團 (這個麵團的手感會與平常做饅頭的麵團不太一樣,比較鬆不帶有粘性與彈性)



5. 把麵團分成小團之後搓成直徑1.5cm的圓長條形(因為沒有粘性所以慢慢搓否則容易斷掉),再用刀子切成寬約1~1.5cm的小麵團



6. 把小麵團一一搓成圓球狀



7. 接著熱油鍋(不需要像平常炸東西一樣油溫這麼高,很容易焦掉),用湯勺隨意地舀1~2匙的熱油到麵團中,輕輕的滾動或用湯匙輕輕翻動,讓每個麵團都沾到油,這樣下鍋炸比較不會沾黏。(小心不要太用力,否則容易把麵團戳破)



8. 分批把地瓜麵團下鍋(因為地瓜球會膨脹,所以一次不要下太多否則空間會不夠)



9. 等到地瓜球浮起來之後,可以用大孔的漏勺輕輕把地瓜球往下壓扁,大約壓個2~3次



10. 等到地瓜球開始變金黃色、表面變硬之後轉大火、可以更用力的繼續往下壓扁地瓜球2~3次
注意噢~一開始下鍋的時候不要壓,那時候壓扁地瓜球就會整個扁掉,要等到浮起來之後輕壓、變色之後重壓,這樣地瓜球壓扁之後會一邊膨脹一邊恢復圓形。



11. 起鍋瀝油~就可以趁熱上桌囉 (如果要拍照分享的媽咪要小心,地瓜球遇冷之後會縮起來,如果希望圓圓澎澎的時候上桌或拍照,可以再把油加溫,全部的地瓜球回鍋再炸個1~2分鐘~這樣熱呼呼的又會恢復圓形啦)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

我們一起聊聊天^^

Charlene 2 x III = Robbie IV 育兒與實驗廚房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4 Comments

  • Carrie Lu Fowler
    July 3, 2013 at 7:36 pm

    Hi, Charlene
    看完妳這篇文章
    我是邊看邊點頭
    can't agree more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yummy recipe
    love it 🙂

    Carrie Lu

    Reply
    • Charlene
      July 3, 2013 at 11:30 pm

      謝謝你~你的部落格也好棒!而且我喜歡你家的兩個寶貝
      笑容好甜:)

      Reply
  • Winnie Lu
    June 25, 2014 at 8:50 am

    看到你說的,有了孩子後,重心從工作移轉到家庭,真是心有戚戚!現在的我也是如此,只是有時感覺2邊都顧不好,真的很無力~~

    Reply
    • Charlene
      June 26, 2014 at 6:38 am

      謝謝Winnie~當了媽媽之後很多事情都得取捨
      有時候有一好沒兩好,但我始終相信對孩子的投資是不會賠本的生意:)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