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幼兒 / 育兒教養

數位時代的育兒必修學分|3C是育兒法寶or電子保姆?專家來解答

自從去年開始,羅比媽敬邀哈佛心理學博士–思慧加入陣容
我們開啟一連串對話與思考
到底媽媽們最想知道的各種育兒難題是哪些?我們該如何攜手來解答呢?

其實所有媽媽朋友們的聲音我們都有聽到
無奈我們兩人家中都有幼兒與工作、只能千方百計擠出時間來討論、寫文章、反證與辯論、修改、最後才能有文章的雛形呈現在大家眼晴


所以敲碗敲很久的朋友們~真是抱歉讓大家久等啦!


繼之前曾經分享過「數位時代的育兒之道」系列文章
因為話題著重在大小孩甚至青少年的網路使用課題
不禁有許多媽媽們來信表示、家中的小朋友使用3C該怎麼看待呢?

尤其是美國這一年來因為疫情的關係
導致大多數小朋友都得在家裡自學
雙薪家庭尤其辛苦,得和孩子一起關在同個屋簷下工作
有時候視訊會議一開始、孩子吵著要玩,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開電視放影片給小朋友,爭取那短暫的寧靜時光
所以也有很多擔心的家長,煩惱小孩是不是螢幕看太多了?

我總共收集了200多位媽媽的意見
但事實上,我可以聽到兩派媽媽的不同聲音……

📌 孩子至上派
3C百害而無一利,不但傷眼睛還會抑制創造力、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習障礙
只有懶媽媽才會不斷餵食3C給孩子、而我們絕對不會這麼做
當媽媽誰不辛苦啊!辛苦才不是個理由,想當年我們父母把我們養大、那時可沒有智慧型手機或網路呢~
於是,我們家根本不裝電視、不裝第四台
在孩子面前也完全以身作則、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養成一個有創造力、不依賴電子產品的孩子…..我是好媽媽所以犧牲小我不算什麼!


📌 需要活命派
3C就這麼一無是處嗎?我知道3C不好、生小孩之前我也曾經發過宏願絕對不讓孩子接觸3C
但是孩子生出來之後完全不是這樣…..
我也想好好洗個澡拉個屎
做菜的時候廚房又熱又危險、孩子總是抱著大腿爆哭
天使寶寶的家庭又怎會懂我們這種高需求孩子家長的苦?
昨天夜裡餵奶到半夜、老大天還沒亮就起床討玩討抱,我真的真的還沒睡夠….
天啊我好累~~~難道給孩子看一下電視會怎樣嗎?!
在餐廳只想好好吃頓飯、孩子尖叫吵鬧時旁人掃來憎惡又不屑的眼神。而拿出電話至少孩子能乖乖坐上一小時不吵不鬧、這麼做又錯了嗎?

我也想禁止小孩滑手機看平板
甚至、帶了孩子去餐廳如果吵鬧,我會因為「不好意思」把手機拿出來而提早離席回家、乾脆不吃了!
不只是不願意讓孩子看手機、我更害怕拿出手機之後旁人指責的眼神
好像我是個不負責任的該死母親一樣


這兩種媽媽,你熟悉嗎?

============================

思慧和我差不多年紀,但孩子年齡都比Robbie和Blair小
電話中她和我分享一段她的日常,我忍不住爆笑失聲~~想起當年我也是這麼過來的……


身為職業婦女的思慧每天早上起床就跟上戰場一樣
清晨5am天還沒亮就起床,這樣才來得及在小Emma起床之前出門慢跑,接著準備工作(假設還可以悠哉地更衣著裝,那根本是中樂透了!)

當兩個孩子陸續起床之後,這代表她得在短時間內將孩子們餵飽、換衣服、梳頭、穿鞋並在7:30am準時坐在汽座裡面出門上學。同時還得分秒必爭完成自己的髮妝儀容、順便幫兩個孩子帶便當!(思慧的先生通常都更早就出門上班、每次提到先生早上七點的會議她都咬牙切齒的🤣🤣)



每天早晨和兩個孩子和兩個孩子搏鬥,不得不搬出的秘密武器就是3C了
這時候,思慧會讓3歲半的Alexander在早餐和換好衣服後可以短暫的欣賞他最喜歡的《玩具總動員》,他會為了要和巴斯光年見一面而迅速把該完成的事情做好。接著,他才有時間準備Emma起床的林林總總…..


思慧和我都有同樣的心情,我們都曾經感到很內疚
在老二出生之前,老大根本不曾使用過3C
自從妹妹出生之後,我們都分身乏術有時候真不得不祭出卡通,讓自己好好洗個澡煮個飯(更別提思慧還是全職婦女,有大量工作必須處理)
作為父母,我們都在盡力而為
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有孩子,還有工作、婚姻、長輩、朋友….還有一堆生活瑣事(例如家務、帳單、貸款、、、、)

思慧和我相信3C不是原罪、更不是洪水猛獸
只要把握好使用規範,其實螢幕時光(screen time)絕對可以成為育兒路上的神助攻!

============================
我的經驗是這樣子的

去年,Robbie進入了一個和Microsoft微軟建教合作的小學
我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在學校當志願者、協助班級老師帶著孩子閱讀、操作科學實驗或是維持秩序
看到現在的孩子如何上課、真讓我感嘆時代不一樣了啊!

這個學校每一間教室都配備了一台數位電視,用來取代傳統的白板和黑板
老師可以使用這台電視操作各種教學內容、播放影片、設定鬧鐘(讓小朋友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手上的工作、或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甚至許多教學內容都製作成小遊戲讓小朋友可以分組對抗。教室再也不用瀰漫白板筆的刺鼻氣味、也沒有粉筆的粉塵,我覺得好環保!

(因為在教室服務我通常不會拿出手機,為了保護孩子隱私也不該拍照放上網路,所以我這邊擷取學校有公開的照片當示意圖)


對小朋友來說學習變得好有趣、充滿了聲光影音好吸引人,沒有孩子會感到枯燥而打瞌睡


而對老師來說所有的教材都可以透過電腦製作或呈現、並且可以經常重複使用,不用像我們傳統上課一樣,老師得在黑板上寫了又擦、擦了又寫,換個班級再重寫一次、不小心擦掉再重寫一次,無限重複循環。而小朋友要上台做簡報、自然也是從小就習得各種電腦簡報技巧。



除了這台數位電視教學之外,每個孩子都配備一台平板電腦在教室使用

這些電腦裡面都已經內建許多app


孩子可以透過這些app練習數學遊戲與閱讀、觀賞科學影片、查字典、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


而家長和老師可以透過後台直接檢查每一個孩子的進度與成果(還可以依照孩子程度不同、給予不同難度的閱讀書籍建議或生字練習)


我們家的小一新生正在練習拼寫和拼讀


下了課還經常要讀生字、用這些app和麥克風錄下來上傳到系統裡面,讓老師聽和糾正呢!

(每個星期陪Robbie去上課,我都覺得好羨慕啊!我們小時候若是這麼有趣生動的上課方式,我應該早就考上台大了吧~哈哈哈哈癡人說夢)


從今年三月以來,因為華盛頓州Stay at home order
所以校區全面封閉,在大部分家長叫苦連天、擔心孩子進度落後的同時
Robbie的學校反而湧入大部分家長的好評與支持
因為平常就很努力實踐數位教學,所以突然遇到這個天災人禍
孩子都已經非常習慣使用平板、iPad、電腦來居家持續學校的課程
老師每天都有課程表與內容,孩子只要依照老師的交辦一一完成課程與課後作業
繳交之後老師也會隨時點評、甚至安排一對一的面談或特殊指導
同時還組織小朋友每週2次的小組線上聚會

羅比媽想表達的是

我們的確是在沒什麼3C與社群媒體誘惑的時代成長,即便如此,看看我們身邊一起成長的同輩也有不同的發展,這受到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家庭教育、天資、人生歷練….等多種因素影響,無法直接歸咎於「有沒有看電視或手機」。

同理,並不是使用3C就注定養成人生失敗、不會讀書的蠢蛋
更不代表不使用3C孩子就好棒棒長大一定進常春藤名校
(是說,我也不覺得會讀書與否、創造力高低、智商…這些外在條件可以定義一個孩子的價值)

我們這個世代的家長應該要學習與時俱進
因為我們的孩子就注定在充斥3C的時代與環境成長
我們該巧用這些工具陪伴與參與設定好使用規範養成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光靠排斥、避免、控制這些手段來達成目的

============================

我閱讀了許多2019年的最新研究報告,也印證了我的想法

✅ 英國衛報其實這兩年中有兩篇報導,內容是殊途同歸
Screen time not intrinsically bad for children, say doctors
Is screen time damaging for your kids? No study can tell you that

總結大意是期盼父母能夠理解,使用3C已經是現代人「存在」的一種方式。

當孩子花時間使用3C時,對他們的健康並不是件壞事
事實上,研究顯示過長的螢幕使用時間可能造成肥胖與運動不足
科學上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顯示可能會對孩子的腦部或社交造成危害

重點是父母必須確保孩子能仍有足夠的睡眠、運動時間,以及有質量的家人互動時光,而不是一直黏著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 英國皇家兒童醫學會(RCPCH)認為給小孩的螢幕時間限制,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原文)。每個家庭應該自行決定什麼才是最好的安排。家長只要能夠著重家庭的良好互動、並有效管理孩子的生活,其實給孩子看多久螢幕根本不是大問題。通常會出現問題,都是父母將電視或手機丟給孩子當電子保姆,造成家庭缺乏互動。



不過,睡前一個小時關螢幕有助於睡眠,以及社群媒體的使用以及觀賞內容仍需要父母監控管理與年齡限制,這些是不爭的事實。

✅ 紐約時代雜誌2019年8月也有提出相關的論證。

✅ 然而,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仍然建議2歲以下的幼兒盡量避免使用螢幕,2~5歲的兒童則是每天不超過一小時為限。

所以,羅比媽想跟大家說:安啦!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有接觸3C
不會讓你的孩子變笨、更不會讓你因此成為一個壞媽媽!


重點是,我們該如何巧用3C成為一個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個綁架幼兒注意力的猛獸!


那麼,我們的思慧博士,同樣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呢?羅比媽根據之前統計各位媽媽們的疑慮,以下分享思慧博士的專業意見,非常受用請務必看下去~


============================

1️⃣ 限制

美國兒科醫學會於2016年提出幼兒3C使用時間的建議:
✔️ 2歲以下的兒童,避免使用各種3C螢幕。
✔️ 2-5歲的兒童,每天的螢幕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 6歲及以上的孩子,必須有固定地限制給予螢幕時間,絕對不能因此影響睡眠時段、體育鍛煉和其他健康習慣。

一言以蔽之,就是限制!限制!限制!

幼兒學習能力最佳的狀況,通常是在”非結構化”的自由遊戲時間。他們能夠自在探索周圍的環境,接收不同的感官刺激並隨時走動、玩樂與體驗。這些感官刺激可以充分活躍幼兒的大腦、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當孩子使用3C時,即便看的內容富含教育意義、看似他們確實有所學習,但這種學習屬於被動的。
放任孩子看太多的螢幕也容易導致肥胖、社交技能低落、行為問題和睡眠不佳。因為這個年紀正需要探索周圍的環境以及人與人間的互動與社交。

觀賞優質的卡通、科學/地理頻道、教學app…絕對可以幫助學習,但無法完全替代主動學習,例如玩耍、閱讀、肢體接觸與體能活動。所以限制使用時間、空間與內容是必要的,不該因此失彼減少了更重要的活動。

2️⃣ 教育

從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除非是課程的學習(線上學習、閱讀)
否則螢幕時間應該是以「休閒用途」為主,不論是看卡通或電影、看教育性質的youtube頻道、玩遊戲、社交平台,這些通通都是休閒娛樂。所以全家大小都必須「負責任」地使用。

看電影是種「享受」,但就跟天底下所有的甜食一樣
過多都是一種傷害!
通常孩子都能夠理解這個邏輯,吃太多糖會讓我們的肚子不舒服
同理,看太多螢幕也會導致我們的眼睛和大腦受傷。

請注意,家長不需要去「標籤」或「污名化」螢幕的使用
3C是個工具,絕對不是「好」或「不好」的二分法就能代表一切
此時我們應該注重的是談論與教育健康與不健康的「使用習慣」

當然,家長有責任為孩子選擇正確並適齡的觀賞內容
就像教育孩子的飲食習慣一樣
家長選擇給多少螢幕時間與觀賞內容、在哪裡觀賞
孩子可以選擇要不要看,但就算不是他想看的內容或是還想延長時間而鬧脾氣也不能妥協
(當然孩子可以提出建議或希望看些什麼內容,不過最終決定權應該仍操之在家長手中)

3️⃣ 參與


請不要把螢幕當成死板板的單向3C保姆/老師
隨時都要刺激孩子思考與互動
最好的狀況是,家長放下手邊的事情陪孩子一起看、隨時考/問孩子一些問題
我喜歡孩子在看電影的時候路過,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XX角色生氣/傷心?」「主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怎麼解決?」

孩子在這個時候往往會感到很自豪、可以「教」媽媽他看到了什麼、學了些什麼
這不僅間接鍛鍊孩子的「說故事技巧」,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媽媽有在關注你」。

👉家長得特別留意的事情,是當你「把自己的手機借孩子看」的時候。
現在成人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擁有各種通訊軟體以及社群媒體
當他自己使用Youtube或是Youtube Kids的時候,很有可能下意識地亂滑並且最後看到一些家長不希望孩子看到的非適齡內容。所以當孩子正在使用你的手機、請務必時時關切、檢查他正在看的內容。
這種家長主動參與的螢幕時間,可以大大減少被動學習的負面影響(當然,也可以稍稍緩頰媽媽的內疚感~哈哈)

============================

最後,思慧也給了大家一些重要的「二不三要使用規範

不要讓孩子在臥房裡面使用螢幕
這個習慣應該越早開始越好(很多家長抱怨青少年整天窩在房間裡面使用電腦與手機,所以好習慣應該儘早養成!)
臥房是休息的地方、不是玩耍的地方。不要讓孩子帶手機進房間無限制、沒有家長陪同的空間裡面使用,更不應該因為滑手機而影響睡眠。
家長也盡量維持電視裝置在客廳的公共區域的習慣。
我和思慧家中都只有一台電視在客廳,房間是不裝電視的

不要在用餐的時候使用螢幕
既然3C是休閒用途,自然不應該取代真人互動
用餐是一個全家人難得可以相聚的時光,讓您的孩子有機會通過對話和互動來學習正確的用餐禮儀
同理,如果是在朋友家或餐廳用餐擔心孩子無聊吵鬧
請隨身攜帶可以轉移他們注意力的著色本、小遊戲、漫畫或書本
千萬別在此時塞3C給他們、這樣他們就會太過沈浸其中而忽略了餐桌上正在發生的有趣對話或互動

⭕️ 看大家一起看
瞭解你孩子正在欣賞的內容
甚至利用親子時間來看場電影、打打遊戲也是不錯的!
有一天孩子長大的時候,你會懷念那個全家一起窩在沙發上盯著螢幕的小時光

⭕️ 當孩子的榜樣
有些家庭在餐桌上根本零互動,大家都自顧自地看手機
甚至有些阿公阿媽喜歡吃飯配電視,醒著的時間就讓電視自由自在地奔放XD
我們還是會建議,父母的身教至關重要
你在孩子面前如何使用螢幕,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
當你一回家就是黏著電動與手機,該怎麼讓孩子心服口服?
當你期待孩子可以遵守上述所有規則時,別忘了在他們面前示範你是怎麼做的

⭕️ 出門玩耍!
享受螢幕之餘,也別忘了健康的戶外活動
經常帶孩子出門刺激想像力與創造力,同時鍛鍊體能並呼吸新鮮空氣
不論是一起爬山、健行、打球、游泳、騎自行車/滑板車
或是撿些樹葉、樹枝、漂亮的小石子來體驗大自然
不只對身體好、對大腦與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幫助
對孩子好、對你也好


============================
相信大家看完了思慧心理學博士的分析與建議
都會和我一樣有滿滿收穫~
更希望大家可以善用3C這個學習/娛樂工具、而不是濫用它來當電子保姆


這個跟著思慧博士學習的路上,我看到一段很受用的話分享給大家

“You decide how the devices are going to be used, where they’re used, how often they’re used.“

家長請負起責任規範這些3C該如何被使用(How)、在哪裡使用(Where)以及使用的頻率與時間(how often)

與大家共勉之!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分享這篇文章
並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