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物分享 / 好物好康 / 幼兒 / 育兒教養

[育兒] 如何介紹新生兒給小哥哥姊姊?老大心理破解術

大家都知道,當年懷上Robbie其實是個意外
在所有避孕措施都做了的同時,我們還是破天荒的懷上了第一個孩子
兩個家庭都興奮不已 (參考Robbie成長紀錄
就在Robbie滿一歲開始,我們夫妻倆也動了「是不是該生老二」的傻念頭
(我看是早已把照顧嬰兒的苦日子忘光光了…..)

這一次我們卻努力了快一年,才好不容易有好消息(參考孕期記事
當我們知道第二個孩子即將來臨
心中滿是興奮與期待,但同時也開始擔心Robbie要怎麼面對這個衝擊?





在過去的三年中,Robbie是我們家庭的中心
整個世界都繞著他旋轉
我們照顧他所有一切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餓了有食物吃、冷了有衣服穿
幫他換尿布、洗澡、說故事還有唱歌,陪他去遊樂園、農場、圖書館、博物館四處探險
但是在妹妹來臨的的時候,他不得不妥協、開始練習「等一下!
他再也不是「最」重要、「優先」被滿足需求的那個人







從小因為我和弟弟的年齡相距甚大
再加上他很早就被送來美國接受教育
雖然我們依然非常關心彼此,但因為年齡、性別、教育環境、居住地點的差異
我和弟弟的關係比較淡薄,也讓我經常羨慕手足關係非常緊密的朋友們

因為自己的成長背景是這樣
在懷孕的過程中,我特別緊張要怎麼幫助孩子們建立親密的關係

別小看這個手足關係的維護
絕對不單單只是家庭氣氛的和樂(雖然這真的很重要)
不論對大寶還是二寶來說,家庭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小孩子的第一個社交學習環境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當他們學習”如何和自己的親手足相處”,同時也會塑造”未來他們怎麼對待別人”的模式



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要時間與空間迎接新生兒到來的變化

對大寶來說,可以學會照顧與分享,更快地進入獨立自理的狀態
如果父母能夠提前幫老大做好心理準備,當然也可以減緩baby來臨對老大的衝擊,也加速適應家中新成員的到來。甚至父母還會獲得一個善解人意、疼愛弟弟妹妹的得力小幫手喔!



在媽媽的領域當中,我絕對不敢以專家或大師自居
充其量也只是個小小菜鳥,永遠有學不完的事件與話題在發生
關關難過關關過,每天都在碰撞與摩擦當中產生新的體悟
所幸我還算是很熱衷於扮演母親的角色
求知若渴的我在懷孕期間閱讀了一些書籍
也報名參加了許多講座,大概能夠整理出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孕期準備:

這是生物的本能,別以為孩子不「知道」你的肚子裡面正在孕育小baby,他們就「感覺」不到
他們或多或少能夠感覺到你的身體的變化、家庭氛圍的轉換


為了避免突然間baby來臨的措手不及
不如在這孕期九個月當中,循序漸進的解釋、介紹家中新成員的來臨,以及即將發生的變化

★分享好消息


分享的方式越簡單越好,不需要長篇大論的用故事包裝,或是解釋複雜的人體受孕過程。以我們家的例子來說,就是直接告訴Robbie說:你要當哥哥囉!媽媽肚子裡面有小北鼻很快就會出來和你玩



不過書上有交代,2歲半以下的小哥哥姊姊對於時間還沒有概念,太早告訴他們反而容易錯亂。可以考慮在懷孕7個月左右才開始慢慢教育。另外,連接到重要節日也會有所幫助,例如:小北鼻會趕在你生日之前來陪你慶祝喔!



(但我的個人經驗是…..Blair晚於預產期出生,導致Robbie生日當天一直在問我妹妹在哪裡XD )



★小故事・大啟示

我在訓練Robbie手語、睡覺、吃飯、戒尿布等等階段

最喜歡用的招數就是讀繪本給他聽
從他熟悉的角色或是故事情節當中,慢慢的連結到日常生活
所以在生活當中遇到類似的事件時
他很容易可以聯想到故事當中的主人翁如何處理?


為了妹妹的到來,我買了9本書當作床邊故事(文末會稍微介紹這九本書,記得看到最後嘿~)
這九個月以來不斷給他洗腦XD
所以當妹妹出生之後,Robbie本能的直覺反應超乎我的想像


例如~
案例一:當妹妹哭的時候,他會主動問我說妹妹是不是餓了還是尿布濕了?
案例二:當他在吃優格的時候,其他朋友開玩笑地問他說願不願意和妹妹分享,他一本正經地回答說,妹妹太小了還不能吃
案例三:妹妹滿四個月的時候我們正讓他練習「趴」,Robbie在旁邊「身教」,示範如何翻身給妹妹看


這些都不是我們主動教他的,都是書上學來的知識
二寶來臨手忙腳亂的日子中,我們其實沒有花太多時間來教Robbie,看似他立刻有模有樣地扮演起大哥哥的角色,讓我又驚又喜:)


若是找不到好書怎麼辦?

很簡單,有才華的媽媽可以自己畫
或是書上有教很聰明的方式,就是把老大小時候的照片影片全部翻出來,帶孩子穿過時光隧道、回顧一下他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這不代表把iPhone丟給小孩,讓他自己去看照片而已
而是要父母一張一張照片解釋當時的情景
讓他明白baby出生之後,父母必須會經常抱著他餵奶、拍嗝
就和他小時候一樣







★讓老大也有參與感


帶著小哥哥/姊姊一起去產檢
讓他可以現場聽到寶寶的心跳聲、透過超音波看到小小的心跳
或是分享超音波的照片也可以
寶寶在肚子裡面踢的時候,讓小哥哥姊姊撫摸媽媽的肚子
讓他們也感受一下小baby的移動


據說現在也有些單位開放課程讓小哥哥姊姊一起加入,讓他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體驗家中有個小baby是什麼感覺(可惜我沒有找到類似的課程,大家可以就近詢問生產的醫院有沒有提供)



另外,尤其是小姊姊可能會很喜歡角色扮演的遊戲,不妨準備一個娃娃,讓她一起學習如何照顧一個嬰兒

★提前告知可能的狀況,給他安全感

與其不斷告訴孩子說媽媽在醫院生產是怎麼一回事
不妨著力於讓他知道「當媽媽進醫院的時候,你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當時提早就計畫好,生產當日會委託身邊的好朋友代為照顧Robbie(當然家人更好,只是我們夫妻倆的家人都不在西雅圖)
他們家有一個小哥哥和小弟弟,都是Robbie最好的玩伴
所以當時我們會不斷的告訴Robbie說
妹妹要來的時候,爸爸和媽媽會到醫院裡面準備
這個時候XX阿姨會來接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洗澡睡覺
對Robbie這個年齡來說,和朋友一起過夜是新鮮又好玩的事情,所以某種程度上他非常期待~哈哈


有些孩子情感比較敏銳,爸爸媽媽可以準備幾張照片給他帶在身上,讓他知道雖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但我們經常想著他。甚至打幾通電話和他說說話、讓他安心



另外,當嬰兒順利生產,媽媽體力還允許的狀態

不妨請家人帶著小哥哥姊姊一起來醫院探望媽媽和新生兒
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把嬰兒先放下,大大的擁抱這個一夜沒見的大寶貝
讓他能夠第一時間得到你的關注,接著才介紹弟弟妹妹給他認識



⭕️帶新生兒回家:

在所有母嬰親善的醫院當中,一旦媽媽順利產下嬰兒

第一時間就是將嬰兒送入母親懷中,讓母嬰盡快進行第一次身體的親密接觸
據研究報告顯示,這種肌膚相親可以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暖,也同時能促進乳汁分泌

同理,對家中的小哥哥小姊姊也是類似的概念
雖然每個孩子對於新生兒都有不同的反應
但越早和新生兒接觸,也可以越早啟動手足關係的聯結


★代替嬰兒和哥哥姊姊「告白」


這個時候嬰兒還不會講話
但是大人可以利用這個優勢,代替寶寶對哥哥姊姊表示愛意
當寶寶緊緊握住哥哥姊姊的手指、當寶寶對著哥哥姊姊微笑
父母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傳遞「你看!寶寶是那麼樣的喜歡你」
這些親密的小言語對小哥哥姊姊有神秘的魔力
可以帶給他們被愛的快樂感,也能夠讓他們將自己的手足視為一個「人」



★雙倍的禮物

很多父母都知道,在新生兒出生前就準備一份大寶的禮物

出生之後立刻奉上,當作是弟弟妹妹送他的見面禮


除此之外,不能忽略的是其他親友對baby的熱情可能會讓大寶覺得不平衡
小哥哥姊姊會看到絡繹不絕的訪客帶來一袋又一袋給嬰兒的禮物,而不是給自己的
通常比較有經驗的訪客,都會貼心地多準備一份給小哥哥姊姊
但是你無法要求每個朋友都這麼做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提前準備好幾個小禮物預先包裝起來

每當訪客送禮給寶寶的時候,同時拿小禮物出來當作是送給哥哥姊姊的禮物


亦或是,就讓小哥哥姊姊來當作拆寶寶禮物的小幫手

由小哥哥姊姊“轉送”給弟弟妹妹
不要小看這個小動作,這正是在鼓勵哥哥姊姊調整心態
從一個接收者成為一個給予者




★同步讚美的力量


無法避免的,新生兒的出現會得到整個朋友家人圈的全心關注
所有的話題與讚美都會圍繞在可愛的寶寶身上
容易讓大寶感覺到被冷落或是忽視的挫折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別忘了把這些讚美同步轉移到哥哥姊姊身上
例如當大家誇讚「Blair寶寶好乖!」的同時,爸爸媽媽可以回應「是呀!因為他有一個超乖的好榜樣Robbie」







★讓老大覺得自己很重要、很特別


對孩子來說,他們和大人一樣渴望被瞭解、被”看到”,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特別。他們喜歡自己「被需要」的感覺,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即便是新生兒讓你分了心
也別忘了多留意大寶有些什麼特別值得嘉獎的行為或是特殊的表現



這個讚美越具體越好,而不是籠統的說「你真乖」
例如「哇!你居然會自己穿襪子!是個大哥哥了耶~將來你可以教Blair怎麼自己穿衣服穿襪子喔」
目的是讓他知道,他的努力進步、媽媽都是看在眼裡的喔!


同時可以邀請他加入這個「照顧寶寶」的行列,分配一些他可以做得到的小任務。Robbie經常幫我拿濕紙巾、丟髒尿布,甚至是妹妹哭了的時候幫忙遞奶嘴給她。

每一次當他完成一個任務,我會誇獎他是一個很棒的大哥哥,他也會覺得很驕傲、很樂意幫更多的忙





★時間共享


這邊要談的是時間“共享”,而不是時間”分配”

兩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我們也總會希望我們可以“分配”給兩個孩子等量的時間
但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新生兒雖然不需要陪玩,但是他們有非常多的生理需求必須隨時被滿足
餓了需要餵奶、尿布濕了要換
哭了的時候需要被擁抱與安慰、睡覺前也需要拍拍
很難精準的切割這段時間你應該是“屬於”哪個孩子的


因此陪伴時間的共享就相形重要了
和老大一起分享照顧嬰兒的時間
例如,每次正在餵奶的時候,就是我們母子倆的談心時間或是說故事時間;當寶寶吃飽也睡飽心情好的時候,我會把她放在搖椅上,然後一邊專心的陪伴哥哥玩耍,一邊看顧著她而不會一直抱著他
當嬰兒到了兩三個月大已經開始會盯著你的臉發出笑容時,更可以鼓勵小哥哥姊姊加入「娛樂」寶寶的行列。當他們親眼看到弟弟妹妹對著自己綻開笑顏的時候,不僅很有成就感,也會覺得弟弟妹妹很喜歡自己喔!




★老大的獨享父母時刻

生完妹妹之後,不可否認的我們一家忙翻了!
平常Robbie在學校上課,回家之後我們就是一家四口做什麼都黏在一起
某一天,剛好先生提早下班回家和保姆交接
我接了Robbie下課之後,可以悠悠哉哉的到公園跑一個下午
這幾個小時,我的腦海、我的眼睛裡面只有他一個孩子
我永遠忘不了他臉上興奮的表情,難以言喻


在美國我們經常描述”Me time”或”one-on-one time”
就是指這個孩子獨享父母的時刻(沒有baby)
未必要大費周章地出去玩,儘管只是一個親子共讀時間、點心時間都好
在這個時間他可以獲得我們完全的注意力與陪伴,沒有寶寶在旁邊大呼小叫的打擾
這短短一兩個小時就像「強力充電器」,足以讓父母的愛飽飽充滿孩子的心
我非常建議各位家有二寶以上的爸爸媽媽
再怎麼忙碌,也要想辦法分工、或是請長輩/保母幫忙
短暫代替你照顧寶寶一下,拿出全部的愛讓老大獨享你幾個小時吧!


★爸爸的角色


身為一個媽媽,我們當然可以三頭六臂把兩個孩子都照顧得很好。但最終你還是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與精神照顧新生兒。

於是這個時刻,爸爸的角色相形重要!


身為父母最困擾的就是面臨大寶的爭寵與退化,明明就已經許多事情能夠自理,但卻因為寶寶的出生,希望爭取父母的注意力而開始盧爸爸媽媽幫忙所有大小的事情。當我們已經為了照顧新生兒團團轉而精疲力竭的時候,大寶在這個時候無理取鬧絕對是壓死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爸爸的分工是紓解這種壓力的萬靈丹
通常到了孕晚期,孩子可能會漸漸覺得媽媽已經「沒那麼好玩」了,因為動不動就覺得累、沒有體力陪自己玩耍
而爸爸可以盡情的寵溺孩子,帶著他上山下海去郊遊、冰淇淋店或是Pizza店吃一切平常媽媽不允許的垃圾食物、甚至是玩具店採購等等


我閱讀的文章裡面提到一句以前學過的英文佳句[Speak louder than words],意即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孩子如何感覺到父母的「愛」,行動往往比語言更有說服力。




⭕️無可避免的衝突:


★不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

很多時候,我們會擔心老大的心裡覺得不平衡
而極盡所能的做到事事「公平」
同一個時間上床睡覺、點心一人一半、禮物總是一人一份、、、

這未必是一個好主意,套句老話「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本來兩個孩子的年齡、性別、個性、喜好、才能等差異,天生造就了父母會用不同的方式培育他們。也因此有那句成語「因材施教」。哥哥個性比較軟弱所以我對他的態度更堅定,而妹妹比較固執所以我會保有一定的彈性。舉這個例子來和身邊的朋友們分享,不要為了一昧追求公平而將自己陷在一個窘境,未來孩子會拿著這把尺來要求你「因為妹妹有,所以我也要有」!

通常家中有新生兒,很容易讓老大產生退化行為
不願意自己吃飯(希望被餵食)、甚至想要包著尿布或是開始用娃娃音講話
藉以博得家長的注意
與其責罵或禁止,不如專注在那些「老大獨享的權力」
讓大寶覺得,原來當哥哥姊姊比當小北鼻福利更多更好
這不代表要賄賂老大
而是在他享受一些特權時,和他聊聊這些他可以、但是寶寶不行做的事情

例如:
哥哥可以吃冰淇淋,但是寶寶還太小不能吃
姊姊可以玩溜滑梯,但是寶寶還不會玩

另外像是朋友也曾經給我個靈感
他們家的弟弟晚上8點就要上床睡覺,但是哥哥可以晚10分鐘才上床,不要小看這10分鐘的魅力,對哥哥來說他會覺得自己很特別!
這個小小的“不公平”在老大的腦海中種下一個觀念「做你自己就好,你和妹妹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但是媽媽一樣愛你!」
你的孩子會逐漸意識到,其實當哥哥/姊姊比當一個嬰兒還要有趣得多。

★學習並接納失望的感覺

家裡有新生兒,對另外一個孩子完全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
對家中的老大來說,他們沒辦法獲得同等的時間與照顧,心中一定會有重重的打擊與不平衡

身為父母,我們不需要因此而氣餒、或是質疑自己不是好媽媽、做得不夠好。

事實上,與其千方百計去避免老大產生失望的心情,不如幫助他們管理並面對這種挫折。

當然有時候老大會失去耐性、變得不可理喻,我會嘗試著給他一個具體的時間,告訴他「等我餵完奶/換好尿布,我會把寶寶放下專心陪你玩一段時間」


★同理心

有些時候,你可能會沮喪於好像老大「不喜歡」寶寶。請理解你的孩子可能會對寶寶產生一些微妙又複雜的情緒,覺得寶寶搶走了爸爸媽媽。這不代表不喜歡,因為他需要時間慢慢釐清自己的情緒與適應生活的轉變。

請理解並尊重孩子有孩子的情緒,一昧地指責只會造成反效果。不妨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和他多聊聊、聽聽她怎麼說而不要急著反駁他的想法。他需要的是傾聽而不是責備。


有了這些小技巧的幫助,我們一家走來目前四個月還算順遂
Robbie非常疼愛妹妹
但我一定要說,這些只是原則、是方向
不代表按照這個做法
老大就不會困惑難過、家中就不會有吵鬧爭執


但我相信只要經過努力,幸福快樂的時間會遠遠多於吵架糾紛
這段日子並不容易,請拿出多一些的耐心給老大,也給自己:)
最後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句書上提到的話
這也是目前我在教育兩個孩子的最高指導方針

I don’t love my babies the same way, but i love them the same amount.

儘管我用不同的方式愛我的孩子,但我對他們的愛是相同的



 

與大家共勉之,我們一起加油


有興趣參考更多原文資料,我所閱讀的網站、書籍與課程:

When babies becomes big sibling 
Parent Trust:Sibling Preparation for Kids
Introducing Baby 1 to Baby 2
Group Health:Prenatal and Postpartum Classes


====================
【小故事。大啟示】之書單建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下閱讀
====================

⭕️ You were the first【這裡買–>連結


千萬母湯小看這本書,我保證翻到最後一頁
每個父母絕對可以一秒掉淚XDD


作者是Patricia MacLachlan,他的作品從不讓我失望
這本書由爸爸媽媽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的大寶貝這一路走來、我們的心情是什麼


你是第一個對著我們笑、對著我們哭的寶寶
是第一個在我們懷裡睡著的孩子
也是第一個學會爬、學會走、陪著我們秋天捕捉落葉、冬天欣賞第一場雪的孩子


有一天你會長大、可能會有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寶寶來到我們的家庭
不變的是,你永遠是爸爸媽媽心中、獨一無二的第一個大寶貝








⭕️ The Baby is here【這裡買–>連結
⭕️ Big Brother Daniel這裡買–>連結



























上面這兩本書應該要聯合起來介紹
大家都知道我個人非常喜歡美國Daniel Tiger’s neighborhood這一系列的卡通,除了生活常規的指導之外,更著墨很多在兒童心理(例如嫉妒、憤怒、沮喪)的管理


除了卡通之外,他們也把比較受歡迎的章節出版成書
內容幾乎就是完全複製卡通裡面的內容
在[如廁訓練絕招大整理]一文中我也介紹過他們的書


The Baby is Here重點放在新生兒來臨之前,家中的準備與變化。Daniel幫助爸爸媽媽準備新生兒的房間與衣服。接下來到了媽媽要去醫院待產的日子,爺爺會來家裡陪伴他、隔天再一起前往醫院探望妹妹、接妹妹回家,Daniel充分扮演媽媽的好幫手,他好愛好愛這個可愛的妹妹。


這本書對我家的幫助非常大,因為他具體的描述了產前準備、待產過程,以及帶新生兒回家會碰到的諸多現象。所以當我去醫院待產時,朋友去接他下課,他立刻就知道妹妹要來了,一點都沒有哭鬧或慌張。
























Big Brother Daniel更暖心,故事情節放在妹妹已經來臨了,Daniel身為一個「大哥哥」,該如何面對妹妹肚子餓、哭鬧、換尿布等狀況題,並且鼓勵小朋友們也可以和他一起當家裡的「Big Helper小幫手」喔




























⭕️ I’m A Big Brother (By Joanna Cole)【這裡買–>連結
⭕️ I Am a Big Brother! (By Caroline Jayne Church)【這裡買–>連結

























我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介紹
除了書名幾乎一模一樣之外
這兩本書也同時出了「姊姊版」–>
I’m A Big Sister【這裡買–>連結 
I Am a Big Sister!【這裡買–>連結


Joanna這本書,背後雖註明適合4-8歲的年紀
但我個人覺得3歲以上就沒問題了
以第一人稱”哥哥”的角色,介紹家中有一個新成員
因為baby還小,沒辦法走路、沒辦法說話、沒辦法玩玩具、甚至是吃披薩和冰淇淋
有時候baby還很愛哭,所以我必須幫忙爸爸媽媽照顧他
我也曾經是個小baby,但是現在我長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情
所以當大哥哥感覺棒透了!

這本書闡明了哥哥的角色與義務,以及baby回家之後會發生的現象。同時,我最喜歡的一個段落寫著「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因為我對他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而我現在更與眾不同,因為我已經是個大哥哥啦!」讓我覺得特別暖心





























而Caroline是一個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繪本作家,他的作品也都是後座力極強、讀完經常會感動落淚。最經典的一本就是「I Love You Through and Through
這本I Am a Big Brother!主要圍繞在baby回家之後,和哥哥的互動有多麽的有趣又充滿愛,連Robbie看完了都頻頻問我說我們家的baby會不會也這麼可愛~哈哈






























⭕️ The New Baby (By Mercer Mayer)【這裡買–>連結





























Mercer Mayer也是我很愛的繪本作家之一
我家有他的Little Critter一系列繪本,在美國超級受歡迎!
他很擅長用一些幽默又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很寫實的情境來鋪陳故事。傻氣的主人翁經常做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糗事,讓媽媽又氣又愛,每次讀他的書我們母子倆都能會心一笑


這本書也完全follow一貫的風格:哥哥很期待的baby終於回家了,他使出畢生絕活想要逗寶寶開心,不論是說笑話還是扮鬼臉,寶寶都不領情,依然哭得很大聲。寶寶動來動去不好好穿衣服、他的便便也不太好聞…..阿!好麻煩啊~那我還能為他做什麼呢?看起來當個小幫手也不是輕鬆的事哪!


我喜歡它把baby回家之後的情境描述得很真實,而不是只有美好面。儘管如此baby還是有很多可愛的地方等待大家來挖掘喔


























⭕️ My New Baby (By Rachel Fuller)【這裡買–>連結





























這本書曾經拿過Best Book Award的金獎童書
也很值得推薦給大家


書上沒有太艱深的對話
每一頁只有短短兩句話,而且多半都是個“疑問”


例如:
媽媽抱著寶寶在餵奶?難道寶寶餓了嗎?
我會自己穿衣服,那小寶寶呢?
照相的時候我會對著相機大笑,為什麼寶寶總是在睡覺?
為什麼寶寶一天到晚都在喝奶?
我喜歡散步,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像我一樣走路呢?
寶寶一直在哭,我要怎麼讓他不哭呢?


照本宣科去讀他會覺得沒什麼意思
我喜歡把每一個”疑問”拿來問問Robbie,藉機和他討論實際上會發生的狀況,當作一種實戰演練,順便聽聽他的長篇大論要如何照顧好一個小寶寶,讓他覺得有參與感

























⭕️ When Mommy Has Our Baby (By Rachel A. Cedar)【這裡買–>連結























這本書是以對話的形式,由書中的主人翁和讀者分享迎接小北鼻來臨的心情。別小看這本書的畫風好像比較普通、然後篇幅又長、而且看似不走溫暖路線,我特別認為值得一讀的地方是,他點出了很多大人不容易注意到的孩子的心理變化,並且告訴孩子:這是正常的!


例如:
當媽媽去醫院待產的時候我會很想他,但媽媽說分別的時候會難過是正常的。
媽媽不在的時候,爺爺奶奶會來家裡照顧我,我可以把想念媽媽的心情和他們說說。
來到醫院看媽媽的時候,他給我一個好大好大的擁抱,這提醒了我:我還是媽媽獨一無二的大寶貝!
媽媽說小北鼻很喜歡我,但我好像還不確定對他是什麼感覺…..媽媽說這也沒有關係:)


當一個大哥哥其實很不容易!有些時候我覺得很好玩,但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小北鼻,因為我總是要忍耐他哇哇大哭,或是要一直等待爸爸媽媽有空才能陪我….但是媽媽告訴我,若我心情不好還是可以和她分享,她會幫助我渡過這個不開心的時刻


我很喜歡這本書理性地點出了很多小哥哥姊姊在經歷媽媽懷孕、生產、帶新生兒回家這一整個歷程中,細微的心理反應,對於Robbie這樣三歲的孩子,還沒有學會分辨自己的情緒,閱讀這本書可以幫助他,讓他知道這些心情都是正常的

























⭕️ Babies Don’t Eat Pizza (By Dianne Danzig)【這裡買–>連結


























這本書是九本書裡面字數最多的一本,我個人會覺得對3歲的Robbie來說難度還稍微高一些,或許大寶6歲以上的家庭可以考慮來閱讀。(其實書衣裡面就寫了這是給”Big Kid大孩子”看的)


雖然書名很可愛,但內容卻完全不是走可愛路線的XD
他的「教育意義」和「理性」面更強


前面的章節有點像是兒童版的百科全書,解釋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面是怎麼發育和生產的,所以像是子宮、臍帶這類的專有名詞全部都出籠,當然生產的方式包含自然產(從雙腿中間生出來?!)或是剖腹產(醫生在媽媽肚子上面劃一刀)也都有相當程度的著墨。


剛出生的寶寶頭很大身體很小,會哭但還沒有淚水,當然也沒有牙齒,身上還有一小段臍帶不久之後會脫落。


接下來的章節包含寶寶睡覺的方式、媽媽親餵或是瓶餵、日常照顧、玩耍、牙牙學語,甚至到稍微大一點之後寶寶喜歡敲敲打打,學會眨眼、揮手、微笑、拍手等小遊戲。


我會把這本書定義為工具書,若是老大已經到了開始好奇這些知識性問題的年齡,我推薦拿出這本書來和他一起探索如何孕育、養育這個新生命(書末還有給家長的教育小技巧喔)























⭕️ You’re Getting a Baby Sister (By Sheila Sweeny Higginson)【這裡買–>連結





























同一系列這個作者還有另外一本”弟弟”書You’re Getting a Baby Brother,以及Baby I Love you


這本書看似童言童語,但是每一句話都字字珠璣
完全就是要給小哥哥姊姊一顆震撼彈  哈哈


開宗明義就說,你的小妹妹很甜美、很可愛,但可別被他的外表給「唬」了!
真相是:他會流口水、他便便很臭、他會尖叫、會做一些很惡劣的事(例如扯你的頭髮!),他會期待你要分享玩具(儘管那是新的)
有些時候你心情不太好需要媽媽的抱抱,但當她正在餵baby喝奶的時候你只能等待


這些事情很有可能讓你覺得很生氣,但是爸爸媽媽一樣很愛你
你的妹妹還不像你那麼聰明,所以很多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你可以當他的第一個老師,給他多一點耐心與愛心,遲早有一天他都會學會的!當妹妹長大的時候,他會變成跟你一樣那麼棒的孩子!


我喜歡這本書用反面的出發點,來點出孩子可能會面臨那個生氣、失望的心情,讓他知道baby不只是可愛而已,還會為家裡帶來許多麻煩,而哥哥也必須做出很多妥協,提早幫他打預防針。不過書中描寫的情境(例如扯頭髮、搶玩具)通常會出現在寶寶稍微大一些的時候,我會建議這本書不需要孕期的時候就準備,或許等到寶寶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再讀給老大聽。(否則寶寶還沒出生,哥哥就已經嚇壞了~哈哈)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分享這篇文章
並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我們一起聊聊天^^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