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放火介紹好物,粉屍們都蠢蠢欲動
但我左思右想還真的不知道該介紹些什麼好東西
而且勸各位施主勤儉持家不亂剁手,正是創造家庭和樂、夫妻協調的一大功臣
想來我真是用心良苦啊!
最近很多人都觀察到我多用影片紀錄食譜,看來懶得打字這個小秘密也是紙包不住火
也因此許多眼尖的民眾只好每個晚上不斷賴我說鍋啊鏟啊是什麼牌子
身為一個育兒小尖兵,怎好意思在各位煮婦面前班門弄斧?
但我家中各式廚房工具一應俱全、只要有朋友上門保證被我燒一些好物回家下單
想得到想不到的東西通通都有,絕對可自稱一個廚具收集控
用過的鍋鍋鏟鏟瓶瓶罐罐也可說是閱人無數(更是踩雷無數)

記得去年出書時,曾經有個單元(P.42)介紹鍋具的選擇
(還沒有買書的拜偷去捧場一下啦~哈哈哈 藉機打個書)
不如今天就來分享一下Made in Taiwan的絕世好鍋吧!
分享之前,一定要說個重要的前提
羅比媽介紹的東西不會只是「好用」而已!
這麼說好了,好用的鍋子市面上比比皆是、沒有廠商想賣一個「不好用」的產品
大家只要看到價格合意、大小順手、開團的部落客順眼,我敢保證你全部都可以下單
因為我深深相信這些鍋子都一定超級好用!
(說真的!每個部落客都有自覺與良心的,不好用的我想真的沒人敢開團或推薦)
但是凌駕於「好用」之上,我們該相信什麼?
有人追求最新科技、有人信任代言人、有人偏好歐美進口、
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怕死)、比起「好不好用」更在意「安不安全」
那麼希望這篇文章能夠開啟一個長期且深遠的討論
如果家中只能有一把鍋子,我會選擇不鏽鋼的材質(認明304 或 18/8等級以上不鏽鋼材)
不鏽鋼耐用、不容易生鏽、重點是沒有化學塗層所以使用起來好安心
但是不鏽鋼鍋、生鐵鍋其實都需要養鍋,並且要懂得一些技巧(如何辨認鍋夠熱、下冷油、下食材)
有些時候鍋不夠熱就加油下食材就會沾得一塌糊塗、
反之鍋太熱 油一下就冒煙(超過冒煙點油已經變質、吃下去對人體健康有害),產生的油煙更是造成家庭主婦罹患肺癌的元兇
所以我家除了不鏽鋼鍋、生鐵/熟鐵鍋之外,必定會備一把不沾鍋
像我這種容易失手的煮婦來說,蘿蔔糕、魚、荷包蛋、鬆餅這種容易沾黏的食材就會使用不沾鍋來料理,也因為不沾所以清洗起來特別輕鬆(熱水沖沖、廚房紙巾一抹就乾淨了)
談起不沾鍋,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又愛又恨
少少一滴滴油(甚至不加油)、小火就可以輕鬆料理零失敗
但是聽到不沾就令人聯想到「塗層」以及人人談之色變的「鐵氟龍」😱😱😱
今天既然要介紹鍋具,勢必得花些篇幅介紹不沾鍋的原理
順便也讓大家清楚了解如何挑一把適合全家人、安心的鍋子
首先先來個震撼教育—–
市售的不沾鍋,幾乎都是 <鐵氟龍塗層> 或 <陶瓷塗層>!
且慢!先別急著把家裡的不沾鍋丟掉
「鐵氟龍」其實不是一種單一「成分」,而是一個「商標」
鐵氟龍是杜邦公司開發的一項專利塗料Teflon的譯名,是一種「氟聚合物」,說白話一點就是「好幾種含氟的高分子有機聚合物」組成的
經常使用在鍋具的氟聚合物包含:聚四氟乙烯(PTF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三種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PTFE」所以以下就使用PTFE來繼續說明吧
PTFE是一種不沾塗層,廣泛地使用在各種不沾鍋具上
除了不沾之外,安定耐腐蝕、耐熱(PTFE跟PFA的連續使用溫度都是260度,PTFE短時間可在300度使用)、耐磨、不含任何塑化劑/添加劑/重金屬
重點是PTFE本身是沒有毒的!
不信我說的話?看看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PTFE本身並沒有導致癌症的疑慮」
那我們怕的鐵氟龍是什麼?並不是裡面的氟聚合物
而是生產PTFE過程中使用的輔助劑–PFOA(全氟辛酸)
PFOA會污染環境、無法降解,並且和各種癌症、甲狀腺疾病有關、對生殖系統產生毒性。儘管目前臨床沒有大量數據佐證,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還是將PFOA歸類為「可能對人體致癌」的物質
以上資料參考自Berkeley Wellness
所以鐵氟龍中的PTFE本身沒有毒,有毒的是製作過程中添加的助劑PFOA
也因此美國從2015年底止,基本上已經不再生產添加PFOA的鍋具了
好,那問題來了,廠商們不加長鏈全氟化合物PFOA
勢必得找出替代品,改用短鏈全氟化合物?但沒有證據表示新的化學品更安全
所以市面上一大堆標榜「PFOA Free」的產品,別看到就傻傻地覺得很安心立刻買下
因為他雖然沒有PFOA,有的還洋洋灑灑給你一份報告白紙黑字寫出「未檢出PFOA」
沒有告訴你的是,最終他們使用什麼塗層化學替代品?(看完這串有沒有覺得很可怕)
所以!羅比媽為了安全起見,不沾鍋我就只選「陶瓷」塗層的產品
陶瓷塗層經常被稱為「綠色塗料」,通常不含PTFE、PFOA(還是有小部分產品有喔!)
所謂陶瓷塗層並非含有真正陶瓷成分,而是一種含有矽的聚合物、硬化後形成類似玻璃陶瓷的構造
硬度高(可達9H可用一般鐵鏟炒菜)、
耐高溫、
不沾效果佳(但還是略遜PFTE一籌)
缺點是使用壽命較短、有些人反應用沒有太久就開始出現粘黏現象(普遍價格可能高一些)
購買陶瓷不沾鍋還是要先睜大眼睛確定PFOA / PTFE / PFOS Free,並且有不含重金屬(鉛、鎘)的檢驗報告
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各種號稱石英、鑽石、藍寶石、麥飯石這些聽起來很高貴的塗層,說穿了其實通通都是類似的原理,使用金剛石/麥飯石製成極細的粉末、高溫噴塗在鍋體內壁上形成不沾塗層。
現在最新的應該就是「鈦金屬塗層」,「鈦」重量輕、強度高、耐酸抗鹼,也耐高溫。不過鈦金屬比鐵、不鏽鋼這些金屬昂貴,如果市面上有一個「純鈦一體成形鍋」應該價格不菲,所以大部分還是以鈦合金鑄層為主。
總而言之,不沾鍋購買時心裡得要有個譜,不沾鍋算是消耗品、出現刮痕就該更換
但是,PTFE不沾鍋出現刮痕時你會擔心吃下肚的物質有害、而陶瓷塗層不沾鍋則少了這份擔心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鍋具,真是我尋尋覓覓、不辭千里也要搬來美國的鍋子
因為他既不是PTFE塗層的鍋子、也能解決陶瓷塗層不夠經久耐用的問題
ZAWA歐廚寶鈦讚鍋!聽到名字就知道鍋身使用的正是上面提到、昂貴而稀有的鈦金屬,簡直覺得太讚了啊!
歐廚寶鈦讚鍋,100%台灣製造、經過SGS、歐盟、美國FDA三重檢驗合格
保證無PTFE / PFOA / PFOS
雖然他看起來歐罵罵一咖,但人家可是個貨真價實的陶瓷鑄層鍋
就像有名的鑄鐵鍋、有美麗的白色琺瑯鑄層一樣
歐廚寶採用奈米化的瓷晶材質來鑄造鍋子的不沾層
因為美國實在找不到這種材質的鍋子,所以從台灣搬來只能說好值得!
**提醒:因為表面是陶瓷/瓷晶鑄層,並不是能夠傳導電流的金屬,所以像是電磁爐、IH爐這種需要靠金屬導流、讓鍋子產生發熱效果的爐具就不適用(就和一般陶鍋土鍋一樣)。但像是一般瓦斯爐、黑晶爐這種靠爐具本身發熱的就可以正常使用喔!
我參考了官網針對歐廚寶兩個系列的說明
選擇障礙想了好久,決定「經典系列」和「瓷晶系列」都下手
所有的鍋子都享有「一年非人為因素保固」
考量家裡很需要中式大炒鍋,平常在美國用順手的大小是14吋,等於【瓷晶炒鍋36cm】
另外選了一個雙耳的【瓷晶料理鍋28cm】,因為沒有手柄所以適合煮些湯湯水水的鍋物
至於平底鍋家裡還有很多大的,由於太想試試經典系列
於是再加碼一個小的【經典24cm平底鍋】
收到的時候覺得包裝很仔細、說明也很清楚,第一印象挺不錯的



根據官網說明,「經典系列」和「瓷晶系列」有三大不同
1. 材質:
「經典系列」以不沾紋理設計達到物理性不沾,材質摸起來比較細緻,不沾效果非常明顯。 「瓷晶系列」直接以瓷晶材質達到物理性的不沾設計,材質摸起來粗粗的,相對比較耐刮。
我自己也近拍了手上的經典和瓷晶的鍋面
上圖是經典系列,可以看到陶瓷的紋理
下圖是奈米化的瓷晶、貌似平滑但摸起來粗粗的。
這樣看應該很清楚明顯了吼?(其實我自己很喜歡經典系列的鍋面、很像之前流行的麥飯石鍋子的觸感)
我自己使用三年下來覺得不沾效果都很不錯、因為使用上蠻小心的也都沒有任何刮痕留下,目前不沾效果都還很好!


2. 把手 & 鍋耳:
「經典系列」把手是螺絲固定的單把設計,一體成型。
「瓷晶系列」把手是由卯釘固定,32cm及36cm瓷晶鍋除了單把手,還有耳朵幫助移動更便利。
3. 尺寸與重量:
整體來說,瓷晶稍微輕一點點,所以可以做到比較大的尺寸。歐廚寶最大的炒鍋就是瓷晶系列的!像我這種喜歡大鍋翻炒(而且技術不好很討厭東西掉出來)的煮婦或長輩就一定要買到瓷晶最大的36cm炒鍋啦!
下面是官網的總表,我當時選購也是參考這張圖,真的很清楚!


先給大家看看這是我的【瓷晶炒鍋36cm】
鍋蓋是安全強化玻璃
如果需要大量翻炒的料理、尤其是炒飯炒麵,用這咖絕對綽綽有餘
我在美國特別堅持一定要用到14吋的鍋子還有個原因「蒸食物方便」
大同電鍋難以調節火力大小
再加上美國廚房電鍋用的機會少、往往藏在櫥櫃中
我經常就會直接在瓦斯爐上開蒸!(尤其是需要短時間大火蒸熟的海鮮類)
36cm的鍋子可以蒸3~4顆粽子、一整條鱸魚、一鍋油飯
我們一家四口的量非常剛好!

我用這鍋子製作的料理多半是快炒類,下面這個【宮保雞丁】的食譜
因為醬汁有勾芡,如果鍋子不夠好肯定沾得一塌糊塗
除此之外,因為歐廚寶的36cm炒鍋不僅夠大,還有相應的強化玻璃鍋蓋!(我真的沒有在小題大作,美國很多買得到的14″炒鍋都沒有鍋蓋,我還買過有鍋蓋但是整個鋁製不透明、所以看不到裡面的食物,都很不OK)
所以像我做這道蒜蓉龍蝦粉絲煲,需要蒸一大盤龍蝦冬粉、電鍋放不下時
炒鍋立刻搖身一變成為蒸籠,透明上蓋還可以偷瞄一下裡面食材有沒有蒸好蒸滿
接下來要炫的鍋是【瓷晶料理鍋28cm】
出乎意料的,這是我使用率最高的鍋子!



接下來是我的另一把愛鍋【經典24cm平底鍋】
原本選經典系列只是為了試試看經典和瓷晶的不同
更因為家中舊平底鍋還沒有陣亡,所以想說小的省錢、應該就夠用了
結果發現我家大菜都還是靠舊的大平底鍋才夠全家吃
24cm對我來說因為輕而小巧,反而是荷包蛋、煎餃、蛋餅這種小份量、早餐類才用得上

我想我下次回台灣應該會扛一個大平底鍋回來!
下面是我用經典系列示範「古早味軟Q蛋餅」,不沾就是不沾!
蛋液和餅糊只要一熟透、前後晃晃鍋子就可以將蛋餅「晃」離鍋身
===========================
既然要推坑,我乾脆連他們家的配件一起勸敗一下
矽膠原木鍋鏟、勺、撈麵勺不稀奇
稀奇的是他們家是粉紅色控專屬的櫻花粉色,我真是少女心大爆發
一定要收集一整組才罷休

手柄胖胖的、好握好使力,還有漂亮的品牌Logo

廚房有了他們,煮飯都顯得很有女人味啊!

我自己家裡面也有過一些矽膠鍋鏟,用久了之後都會頭身分離(畢竟矽膠和木頭是兩種不同材質,不可能一體成型的)
更可怕的是每一次頭身分離就容易出現以下驚悚畫面….有髒污或更噁的霉鏽卡在中間
(這是我家在Amazon買的金屬柄矽膠湯勺,某天炒菜一半頭就飛出去,是不是超噁的?)

所以只要開始分離我就會做好淘汰的心理準備,因為那接合處已經鬆了、隨時都有食物或醬汁卡在裡面,所以只能每次都把頭和柄扒開清潔乾淨、越常扒開矽膠就越鬆、炒菜時就更容易斷頭….
目前ZAWA的洗碗機強洗了幾次都還牢牢的,開心!
他們也有櫸木材質的,更有高級的橄欖木是我下次計畫要下手的材質!


還有還有!比鍋鏟更給力的配件是【按壓計量防漏調味瓶】
過往我看食譜告訴我1大匙或是1/2大匙沙拉油,就是乖乖地拿出量匙來秤量
但是懶婦如我,砂糖、鹽、醋、醬油這類不含油脂的調味品,基本上就是用完量匙擦一擦沖一沖就可以繼續使用
但是只要量過沙拉油、麻油這類富含油脂的食品,那量匙一定得經過熱水或清潔劑清洗
這調味瓶根本是劃時代的發明啊!


收到的調味瓶長這樣,空空如也
我會先將裡裡外外清洗乾淨後晾乾

接著,轉開中間的金屬旋鈕,將沙拉油裝在在下方的玻璃瓶中
(其實像醋這類用量小的調味品也很合適,但我喜歡用來裝沙拉油,真的會減少油的用量)

只要用拇指和食指前後輕壓矽膠鈕,油就會被吸上來這小量杯中
依照刻度,左邊是小匙、右邊是大匙
像我這種一天到晚吵著要減肥的煮婦,很容易就清楚計算當餐的油脂用量
這個瓶子在台灣其實是有專利的,誠實的說我在2016年1月就已經在美國買過一模一樣的油瓶
下圖是證明!哈哈
當時買到這個瓶子剛開始還蠻好用的,但用不久之後矽膠壓力閥就有如產後的那裡一般鬆弛
(喂!人妻有必要這麼直白嗎?!)(我是說肚皮!是肚皮!)
壓一壓就會漏氣所以油吸不上來,很快就得淘汰了
重點是,當時買一個還要$24.99美金!大概要$750台幣一個
而台灣歐廚寶這瓶用了半年還是很緊(又想歪了)
團購價差不多美國半價而已!佛心來著

無論買哪一種材質的不沾鍋,務必記得以下做法才能延長不沾鍋壽命
1. 冷鍋冷油再開火
2. 避免空燒與大火高溫烹調(建議均勻中小火即可)
3. 避免料理帶殼海鮮帶骨肉類(刮傷塗層)
4. 選用木、竹、矽膠等不易刮傷表面塗層的鍋鏟料理(儘管部分產品已標榜防刮)
5. 全鍋冷卻後沖熱水與柔軟海綿擦拭清洗,若趕著料理下一道菜,可使用弱水流先沖洗鍋底接觸火源那一面、稍微降溫之後再整個沖洗乾淨
今天就簡單介紹到這邊啦!
歐廚寶的官網在這邊 http://www.zawacook.com
大家有興趣可以上去研究一番
這次回台灣過年,和西雅圖一起回鄉的媽媽們聚餐唱歌
大家正在討論什麼東西值得扛回美國
當時原本還沒計畫開團,就已經燒了大家一輪,這些姐妹們告訴我說買了之後超後悔的
……………..
原來是後悔沒多買幾個帶回來啦!
為了造福各位姊姊妹妹們,這次我好不容易跟廠商談到了「羅比媽X歐廚寶3團優惠」
▍團購時間 ▍台灣時間明天 2021 / 5 / 4(二)AM10:00 ~ 2021 / 5 / 11(二) PM23:59 準時關單
廠商比照首團合作的態勢、阿莎力地提供前所未有、物超所值的【下單禮、早鳥禮、隨鍋送好禮、滿額禮、滿萬免費送】等….額外贈禮
這次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喔!
麻煩姊姊妹妹們趕快手刀把時間記下來,這種超優惠的價格錯過就沒有了啦!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分享這篇文章
並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我們一起聊聊天^^
4 Comments
阿煮
February 13, 2020 at 8:29 am36公分炒鍋..能用鐵鏟?
阿煮
February 13, 2020 at 8:29 am36公分炒鍋能用鐵鏟?
阿煮
February 14, 2020 at 12:18 pm36公分炒鍋..能用鐵鏟?
阿煮
February 17, 2020 at 6:34 am請通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