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育兒教養 / 青少年

數位時代的教養守則(下)- 建立3C使用規範、涉入孩子的網路社交活動、建立隱私觀念

昨天的文章受到廣大迴響
礙於許多青少年的家長不好意思公開問問題(怕被孩子看到)
所以我提供的匿名提問連結簡直被塞爆
可見家長們真的很頭大啊(幼兒媽正式向青少年家長致敬)


數位時代的教養守則(上)- 如何避免孩子被社群媒體綁架
我們談完了社群媒體給青少年孩子們帶來的風險與影響,並解析了青少年的大腦如何運作,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今天就要來正面迎擊,和大家分享「我們該如何設定家中3C使用規範、儘早涉入孩子的網路社交活動、建立隱私觀念並保護他們的安全」


最後別忘了我們會於下面時段開放直播
羅比媽已經整理了目前收到家長傳來的各大疑難雜症
我們會於直播時段邀請思慧博士親上火線來解答
歡迎大家收看或現場提問喔!
#美西時間 PST time 5/9(四) 6:30am 
#美東時間 EST time 5/9(四) 9:30am
#台灣時間 5/9(四) 晚上9:30pm 


有什麼小秘密、或是各種害羞不想讓我知道你是誰,需要羅比媽代為 #匿名發問諮詢 的也可以由以下匿名網址傳送給我,會盡量在直播中回答你們的問題唷!  https://submit.crush.ninja/robbiemama 


==========================

Q5:如何開始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社群媒體呢?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並不能真正判斷成熟度、情緒管理能力和正確使用社群媒體的能力。在美國,擁有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平均年齡為10歲、使用社群媒體帳號的平均年齡為11歲,12歲的孩子中每2位就有1位擁有社群媒體帳號。但這些數字並不代表孩子們已經準備好正確使用社群媒體。



* 雖然許多社群媒體的使用年齡限制為13歲(根據美國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案),但孩子們只要輕輕鬆鬆填個假資料就可以成功註冊帳號。


✔️持續、開放的對話空間,從小就開始!


我們建議家長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就「開始」和他們談論社群媒體的好處和潛在的風險,並且在使用過程中「持續」溝通如何正確的運用它。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他們的能力和需求會改變,因此使用3C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舉例:幼兒階段屬於被動地使用3C,他們觀看卡通或是Youtube影片,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開始透過3C接觸社群媒體來和朋友互動,最終他們將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網路社交圈。隨著他的能力和參與度的改變,這些好處和風險也會改變,所以家長必須保持對話管道暢通,確保不同的階段都能正確地使用社群媒體。不定時地問問孩子關於社群媒體使用的狀況,當他們使用得當時不吝於給予讚美、並鼓勵他們隨時提出問題。

✔️零3C時間/空間

孩子們如何使用電話的習慣,父母絕對要付最大的責任
我們經常說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平常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程度,自然會無形中潛移默化孩子的行為
如果家長吃飯、搭車時眼睛總離不開螢幕
出外用餐還要隨時上傳照片或打卡分享
那麼你該如何教育孩子放下手中的電話?


我建議家中必須要約定「不能使用3C」的時間與空間,例如餐桌上、用餐時不能使用手機。這30分鐘的晚餐時間是個很好的機會,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放下外界的干擾,互相關心今天過得如何、分享今天發生的好事與壞事、確定任何一個即將到來的重要活動…等等。

或是每天晚上9點過後不使用3C、或是在車上交通的時間、偶爾週末、假期、旅行時不使用3C。另外,對於孩子來說手機也不適合帶進臥房。





✔️積極參與孩子們的數位生活

和孩子坐下來一起看個網路影片、一起討論網路上所看到的內容、有什麼感想與問題。若您的孩子正在使用一個新的app,請讓他們告訴你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程式、有什麼好處與風險,確保他們所看到所使用的是符合年齡與家庭價值觀的內容。育兒是一件積極而且充滿互動性的工作,只要家長設定好明確的目標,孩子最終會學習到該如何像父母一樣有智慧地管理這些數位工具(包含社群媒體)。


Q6:如何幫助青少年遠離社群媒體帶來的風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孩子們在網路上觀看那些具有危險性的照片時,他們在決策和認知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活動比較微弱。這些區域就像行為警察一樣,會限制某些衝動行為並採取安全措施。當這些區域活動微弱時,青少年有極大可能會做出錯誤決策或冒險行為。

同理,當青少年嘗試新事物時,大腦會接受到「刺激」的指令,這將誘發嘗試新事物的勇氣,本質上說來這是個好事!社群媒體幫助青少年找到刺激感,這些新奇的機會讓孩子們有機會可以觀察別人正在做的事情,並且受到啟發。這些刺激有可能是運動、活動、團體、不同的世界觀,或是一些完全意想不到的點子,這些都能豐富他們的的生命、甚至挑戰自我。但是當他們太過熱衷追求新事物時,也容易陷入危險的處境。

社群媒體若是運用得當,確實可以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發揮重要而健康的作用。家長只要能夠了解青少年這個階段的情感發展、目標以及希望被滿足的需求,會讓孩子比較願意接納我們的安排與建議

✔️不批評,儘管你不喜歡

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建立人際圈並且了解他們對人們的看法,包含那些相處起來很愉快的朋友或是那些需要敬而遠之的朋友。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是和孩子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青少年孩子通常不是很需要你的「建議」,但是他們也會有真心需要幫助或傾聽的時候。若他們覺得和大人溝通有斷層,自然很難從大人身上汲取任何有用的意見或智慧,所以「大人的建議」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能讓他們聽到心坎裡、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溝通。

或許有些朋友並不是你喜歡或認同的,但請你的「建議」盡可能的柔軟一些。如果他們不曾要你提供建議,而你卻拼命地對他們的朋友指指點點,他們會更積極地想辦法證明你是錯的。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他們想要花時間和什麼樣的朋友相處,基本上家長的控制權很有限,但我們仍然具有影響力。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成為那種「孩子什麼都願意和你分享」的大人—讓他們覺得安全、不輕易批判/批評他們、溫暖寬容而且隨時願意敞開心房傾聽。關於什麼時候該提供建議以及什麼時候該吞下到嘴邊的話,有時候很簡單卻又很難。青少年和大人有時候沒什麼不同,只要我們溝通的方式或態度錯誤,再好的建議他們也聽不進去。


✔️支持並同理朋友對孩子們的強烈影響力

團結的行動會加強社交圈中的歸屬感、讓彼此感到緊密聯繫和被接納。「朋友」對青少年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他們也特別容易受到朋友的影響。

這些朋友不一定是什麼姊妹淘或是好兄弟,無論這些友誼的親疏遠近,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不論你的孩子是資優生、放牛班或是邊緣人,只要有同儕,逆流也不會感到孤獨或沒有安全感

過去,我們對於人內心的想法往往是猜謎遊戲,特別是那些心思捉摸不定的青少年孩子們。但是網路行為是不同的,模糊性很低,那個「讚」數可以立刻反應哪些訊息受不受大家歡迎,甚至是該做些什麼行動來讓某些人喜歡/認同自己。

請父母們了解,孩子們需要感受到他們與朋友「相同」,如果狀況許可的話請盡量支持這個想法,即便你可能覺得難以理解。同儕壓力可能來自各種面向,包含他們想穿的衣服、想聽的音樂、髮型、喜歡的食物、政治觀點或流行趨勢。

而這些同儕壓力未必總是有害的,有些時候可能是健康的。前面提過世界歷史上許多著名的青年運動,就來自於這個年紀的孩子質疑大人世界運行的潛規則,他們透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同儕間的理念,讓他們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例如和平抗議、女權運動等等)。當你越能支持他們與朋友間聯繫的心理需求時,若是不幸狀況失控,你也將有更大的力量影響他們的內心想法。
✔️儘管孩子脫序了,也請表現出「你懂」!

群體中的安全感,也可能誘使青少年從事自己平常可能不敢衝動的冒險行為。和同儕間強烈的的彼此召喚可能讓他們眼花撩亂、做出不合時宜的瘋狂行徑。

若是發生這種狀況,責怪他們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讓孩子知道「你懂」!你明白為什麼這些事情對他們很重要(他們需要覺得自己和朋友是同一陣線的、他們follow朋友的作法只是獲得安全感、冒險時也覺得有快感)。他們必須知道你理解他們,而理解不代表同意。這只代表此時此刻你懂他們的心情,只要能夠表現出「你懂」,你就增加了影響力可能改變他們。

不要讓他們覺得你在評判或羞辱他們,只要他們感覺到你的批判或羞辱,你將會失去他們的信任。當然,有時候,不論你說話如何地溫柔、小心措辭,可能還是難以避免他們感覺到你的不同意,但沒有關係,呼吸、再呼吸,我們無法成為滿分的家長,對於面對青少年孩子的衝突,我們也還在學習。

✔️父母無法控制,只能影響。以及,我們一直都在
不只是他們的網路行為,而是對於這個階段年齡的孩子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溝通
讓他們覺得父母一直都在、願意傾聽與幫助
但我們不是要侵入或控制、評論他們的人生
說穿了,我們無法控制,只能影響

給他們空間去追尋自我、認識自己
即便他們與你的意見截然不同,但放手讓他們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觀點
儘管有的時候你並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但你越能接受他們是誰、接受他們的思考方式,這就越能培養他們對於自我的認同與接納。越有自信、越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就越不需要在網路上尋求認同,也越不會過於仰賴社群媒體的曝光。


Q7:如何引導正確的社群媒體使用觀念?

管理社群媒體已經是這個世代必須學習的技能
最理想的狀態是,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管理社群媒體的方案
彼此建立共識、互相支持,以開放的態度交流來取代高壓的監督或控制,

事實上,這些科技我們若是運用得當
不僅可以增加許多生活的樂趣、創造家庭間的共同話題,還能寓教於樂讓全家都有學習與收穫
例如:
和孩子一起研究哪些有趣遊戲或強大功能的App、一起打怪或抓寶、
一起欣賞Youtube有趣的節目
甚至一起研究如何使用軟體還剪接影片、編輯照片,放上網路和好朋友分享
我身邊還有家長,鼓勵孩子學Youtube上面的網紅來介紹玩具開箱,同時訓練孩子面對鏡頭與口條能力

在我們了解社群媒體是怎麼運作、以及孩子和成人不同的面對方式後,以下提供一些小建議,讓家長們參考看看~

1. 延後使用。對,不要懷疑,父母讓孩子越晚開始使用,孩子越有足夠的時間發育成熟,也有機會花更多時間拓展實際生活中的社交關係。如此一來,當有一天他們開始使用社群網路,也會更有智慧地使用。

2. 關注孩子的社群網路帳戶。社群網路上是沒有隱私的!雖然這些網站上都有各種隱私保密設定,但這些設定只是會讓你有一種「隱私保障」的安全錯覺。如果你的孩子不希望你看到他們在社群媒體上PO些什麼,就更應該鼓勵他們用電話或口頭的方式去溝通事情,因為寫在網路上註定是會被看到的。(別誤會,孩子當然可以有隱私、可以有秘密是不希望讓家長知道的,但是不希望被知道的事情就不應該放在網路上)

3. 設定家庭帳號。讓青少年孩子使用家庭帳號而不是個人帳號,這會讓他們可以在更安全的社群媒體環境中同時和朋友保持聯繫。

4. 只能在大螢幕上使用社群媒體。青少年孩子們可以用家中的電腦或是筆記型電腦上登入他們的社群媒體帳戶,但避免在智慧型手機上安裝使用,這樣可以大幅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與頻率。

5. 注意使用時間。家長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因為孩子自己不會去計算的!(在美國,青少年平均一天會花9個小時關注社群媒體)此外,每週三天、固定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坐下來檢查他們的社群媒體帳戶。

6. 和他們一起安排與朋友面對面的時間請記住,他們不需要842個朋友,4~6個親密的朋友足以發展他們健康的社交活動。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規劃真實的、面對面的聚會,例如playdate、生日趴、電影趴、打球、下棋、烘焙、美甲、露營、登山。這個年紀的孩子渴望和朋友們互動,所以鼓勵他們邀請朋友並協助他們組織活動。

7. 花更多時間在科技之外的事物研究發現,對父母和家庭有深厚情感連結的青少年,散發出更強烈的幸福和成功氣息。這個階段的孩子仍然很需要我們(即便青少年有時候真的很惱人啊!),千萬別輕易放手。有家庭依靠的孩子更容易擺脫社群媒體裡面的一些小Drama,你的孩子需要知道他們有家可以回、有個避風港可以擺脫那些無聊的校園鬥爭,他們需要家長的協助暫時脫離社群媒體。鼓勵孩子放下手機,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

最後想要給家長們的小提醒
1. 為你家中青少年的腦袋提前做好準備,讓他們清楚社群媒體的好處與風險。
2. 儘早和孩子們討論社群媒體的正確使用方式,並且別忘了持續並開放的對話
3. 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如何/為什麼要正確使用社群媒體
4. 社群媒體提供了許多機會去學習溝通技能,但現實生活中的互動仍然是最好的。
5. 請記得,科技無法取代父母的教育!孩子能否具有成功駕馭社群交友圈的能力,關鍵還是在於家長!

社群媒體可以幫助青少年孩子找到支持、安慰,並且提供一個不受限的管道去擴散他們的點子、創意或對世界的看法。給他們空間去探索和實驗,找到新的存在方式以及跳脫父母框架的自主意識。父母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盡量避免疏離、保持適當的距離來確保孩子的安全。有時候教育孩子很難拿捏自由與控制之間的距離,我們覺得只要這些事情沒有傷害性,就讓他們去衝去闖,這樣的時候可以適度的收手,當個觀察者。


最後,不要授與那小小的智慧型手機太大的權力
孩子們將有一輩子和社群媒體打交道,但只有有限的時間陪伴你啊!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分享這篇文章
並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我們一起聊聊天^^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