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生活雜記 / 育兒

[育兒] 堅持鼓勵孩子繼續學習才藝,難道錯了嗎?

因為當了媽媽
自然而然地會開始研究各種和孩子教養相關的文章

很多研究報告都指出
孩子年紀越小、吸收能力越強
學習也比較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很多媽媽為了贏在起跑點
拼命帶孩子去參加各種課程
讓小孩從小就能習慣兩種語言、或是廣泛培養小孩的學科能力


































很多朋友都很羨慕我因為居住在美國,所以從小我就不用擔心Robbie的英文能力
但是大家可能也都忽略了
在這個環境,我們也非常煩惱要怎麼讓他學習中文
畢竟未來中文可是全球的趨勢,而羅比媽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文人」
怎麼可能放任Robbie一副假ABC的調調在那邊說「窩的中溫哺是很蒿(譯:我的中文不是很好)」?!

不只是中文
有了孩子之後,就會希望他對音樂有品味、對藝術懂得欣賞、對戶外運動感到有興趣



講到這邊就一定要分享我自己的成長經驗
熟識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學了電子琴超過10年
除了每年都會參加學生發表會之外
我還是當年指導我的老師,唯一一個學生在一年內連續考過三級檢定考試的「得意門生」
雖說如此,但是彈琴絕對是我童年裡最痛苦的回憶
每天我必須被規定坐在鋼琴前面,至少練習一個小時
更別提每天要寫的樂理功課,遇到考試的時候還需要練習即興、作曲、編曲等等
所以,每天的練琴時間成為我最不願意面對的課題
每一首曲子中間我都是能停頓多久是多久
確定我媽沒發現我在偷懶,才開始下一首曲子
當時,我經常彈的某一些歌曲,我爸媽都會說這是他們那個年代流行的歌
但是我當年才10幾歲,這些歌連聽都沒聽過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聯考前
我用升學壓力作為藉口,總算是停掉我的電子琴課
最後家中的電子琴也就送人了

殊不知,事隔多年之後
因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們組了一個樂團而我理所當然是keyboard
為了上台表演,大家不僅需要在百忙之中找到時間出來練團
自己回家之後還要不斷的練習

這個時候我發現我彈琴是愉快的、能夠真的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
同樣是彈琴,但是小時候彈琴帶給我的是痛苦的壓力,而現在彈琴卻能夠陶醉其中
過去彈琴每一首歌聽起來都像魔音穿腦、沒有意義
但是現在因為年紀大了,甚至很多歌都清楚歌詞要怎麼哼唱
原本沒有意義的曲子全部也變得更浪漫、更動聽悅耳

再拿語文作例子
我媽媽其實是個英文老師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耳濡目染,音標、字母、文法大概都比很多同齡的小孩早開始接觸
但就因為自己的媽媽是英文老師
所以對我的英文能力、發音也就更要求,總是頻頻糾正我
國高中還在叛逆期,對於母親帶來的壓力更是排斥
雖然我仍然能在考試的時候完美的答題
但我就是對英文沒什麼興趣,完全靠死記
所以一進入大學就徹底忘光光

反觀我老公,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歪國人」但是他的中文可能比我的英文還要流利
因為大學的時代他在哈爾濱呆了一年的交換學生
深深愛上中國文化
所以畢業之後他就前往北京工作,一居住就是10來年
他的「京片子」之字正腔圓,約莫就是透過電話聊天,你根本很難發現他是美國人這樣的水準

我想說的是,就算小孩越早學習,成效越好
但是孩子快樂嗎?

話再說回來,如果我們強硬一點鼓勵孩子堅持學習下去
難道這樣對他就一定不好嗎?

這中間要怎麼拿捏呢?

這幾天看到好朋友兔馬麻分享的一段個人經驗她告訴我們她在兔兔三歲的時候帶她去上芭蕾舞課
每次去上課就好像要他的命,每次上課都要上演一次哭哭的戲碼
但是媽媽真的有觀察到兔兔真的在跳舞的過程很開心,只是因為看不到媽媽而產生短暫的分離焦慮
因此兔馬麻還是堅持每個星期帶兔兔去跳舞,自從兔兔開竅之後
整個就迷上了芭蕾舞,在家裡天天都穿著舞鞋練習
兔馬麻說了一段話,讓我打心裡認同:


「什麼時候該堅持, 什麼時候該放棄, 爸媽的觀察真的很重要, 找出不想去的理由, 陪著他渡過那段時間, 如果孩子說要放棄你就聽他的放棄, 那孩子可能會失去很重要的興趣, 而且也會覺得反正我不喜歡就不要去就好了, 反而失去了戰勝自己的成就感!」

這句話真是完全點醒我夢中人啊!

我對於Robbie學習中文這件事,就是抱持這樣的態度
因為我從小是被逼著練習彈琴、練習英文
但卻因為長大之後因緣際會下重拾興趣而找回熱情
最後居然還嫁了個說英文的老公,搬到一個全英文的環境 XD

而我老公其實也是在上大學之後愛上中文、愛上中國文化
現在他反而是因為他的「中國關係」、「中文能力」才能有今天工作的成就
我們都是後天學習的,但我們能夠後天學習的好
完全是因為我們「工作上」或「生活上」的需要
可能是「產生了興趣」,也可能是「出現了動機」
因為這些原因讓我們產生動力去學習,而且也學習得很快樂、學習的很成功

許多有經驗的媽媽朋友曾經分享過他們在美國育兒的經驗
一致都要我不用擔心Robbie的中文能力
他們說,身邊很多母親為了讓孩子能夠精通中文的聽說讀寫
經常下課後把孩子送去after school學習中文
不然就是週六送去中文學校
這簡直就是變相的補習啊~
而且重點是,孩子犧牲了很多休閒、玩樂的時間
因為這些時間全都拿去學才藝、學中文了

這些媽媽安慰我說,媽媽能夠做的
是在家裡儘量和孩子使用中文溝通
並且提供一個中文較多的環境
(例如:家中真的要開電視,就讓他看中文的卡通。晚上要講睡前故事,那就選擇中文的繪本)
剩下的,就是多「鼓勵」孩子結交說中文的朋友
甚至是寒暑假帶回台灣參加留學生的夏令營
據說很多孩子可能到了接近10歲的時候,會越來越少說中文
甚至開始出現很多洋腔怪調
BUT!!! 當孩子慢慢進入青春期,可能會因為交了說中文的女朋友/好朋友
或甚至是迷上周杰倫王力宏
突然間中文突飛猛進,連MSN都可以全中文溝通(笑)

所以,從很早以前 
我在選擇Robbie學校的時候,就沒有把雙語當作是優先的考量
這並不代表我不希望他學習中文,我只是不願意強迫他
但是有時候「強迫」和「鼓勵」就是一線之隔
我想說的是
才藝要不要學?英文要不要學?答案很簡單,家中如果有那個經濟條件、有那個環境
就鼓勵孩子去試試看
但是孩子能不能堅持下去,父母扮演絕對關鍵的角色
不是逼著孩子繼續學就是「高壓父母」,也不是孩子說不學就放棄才是「民主家長」

父母應該盡到的責任是從旁觀察孩子是不是對這個才藝有興趣?有成就感?

同時,也深刻去了解若孩子不願意繼續下去,問題是出在哪裡?是真的沒有興趣?還是某些障礙無法克服?有沒有辦法陪伴他一起度過這個卡關期

如果孩子能夠克服這個障礙,有時候不僅是找回對這個才藝的熱情
對孩子來說也是對自己的能力有更深一層的認知,也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我並不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育兒專家或是幼兒心理學老師
我有的只是和各位一樣愛孩子的心

也很希望各位媽媽朋友多多和我交流小朋友學才藝的經驗與心情,我們可以彼此勉勵一下噢^^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

我們一起聊聊天^^

Charlene 2 x III = Robbie IV 羅比媽の育兒與實驗廚房

Promote Your Page Too

2 Comments

  • 匿名
    August 22, 2014 at 5:58 pm

    羅比媽….我是你的粉絲,想請教一個跟這篇文章毫不相關的問題XD
    請問您文章最底下的FB框框是怎麼弄的?
    我也想學,謝謝

    Reply
    • Charlene
      August 25, 2014 at 4:49 pm

      需要在每一篇文章下面都加入一串FB的程式碼就可以囉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