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孕期紀錄,為了怕忘光以後沒辦法告訴女兒我有多辛苦
加上第一胎台灣生產(聯合婦幼醫院林副院長)、第二胎美國生產(Evergreen Hospital Medical Centre, Dr. Mary Tsuang)的體驗實在是太不一樣了
於是決心把生產紀錄給寫下來
話說原本我的預產期透過各種計算軟體推估出來都是7/28/2015
所以當時的”宣傳照”也是寫7/28
不過來到醫院之後,醫生這邊的計算日期是7/29
姑且就算7/29吧(醫生畢竟你是老大、你說了算)

在這個待產的過程中,其實最後兩週我是不太開心的
Robbie的預產期原本是7/25,但是早了10天在38週破水生產
於是醫生一直幫我打預防針,第二胎「多半」也會提早
要我在37週足月之後就做好心理準備—–>寶寶隨時會出來
於是37週開始,陸陸續續就有朋友看到我的任何動態,就忍不住一直關心「生了沒」
偏偏來到38週之後,腰酸背痛、恥骨疼痛、睡不好、胃酸逆流等症狀一一浮現
上一胎因為提早生,對於最後兩週沒有太強烈的體會
但是這一胎全部一五一十的還給我
在這個時候,原本就安排月子阿姨七月中就待命的仲介,也一直提醒我趕緊讓月嫂飛來,否則會卡到阿姨的下一個檔期
(但飛來沒有baby,那月子阿姨其實也英雄無用武之地..)
總而言之,最後幾個星期我真的壓力有夠大….
就在39週的產檢,醫生本來告訴我「美國規定是41週才能催生的」
加上內診的時候發現才開了3公分
(38週也才開3公分啊!等於是完全沒進度就對了)
但大概我在診間看起來很可憐快要流淚了
醫生只好幫我打電話去問產房
我第一胎是急產,破水到生產大約3個多小時,連無痛分娩都來不及打
醫生擔心我這一胎萬一又是破水、再遇到塞車可能趕不進醫院
所以破例開放我7/26(日)就到產房去報到
結果一切安排就緒,我又變成縮頭烏龜了
連續幾天晚上和先生討論,覺得或許只是女兒比較黏媽媽、或許只是女兒還沒有心理準備要出來
畢竟還沒有到預產期,何必硬是把她催出來?
於是我們臨時又取消了催生行程,開開心心的度了個週末
不料接下來幾天,每天晚上都因為胃酸逆流而爬起來嘔吐
在滿40週當天的7/29,我們來到醫院做最後一次產檢
內診之後就開始出血,醫生說已經開兩指了,希望我們安排直接進產房催生
剛好醫生說今天產房很空,於是我再厚著臉皮說
我可不可以晚2小時再回來報到?
醫生問我原因之後,我居然大言不慚的說希望生之前再吃一次台灣小吃的炸雞腿飯還有挫冰!——————->有沒有那麼愛吃==”
剛好醫生本人也是同一家店的老主顧,立刻恩准我趕快去滿足一下口腹之慾
=================================
待產包我們大概38週就已經準備好放在車上,所以其實根本也不需要拿些什麼就可以回醫院報到
‼️說起來美國生產,待產包還真的出奇地簡單
我除了帶新生兒和媽媽出院的衣物、盥洗用品、證件、相機之外
產墊、產褥墊、免洗內褲、沖洗罐、新生兒尿布這些醫院全部都有提供,並且用不完的還會請你帶回家
回到醫院大概是下午四點左右,但我們這次是來到Maternity Center(產房)報到
護士笑容滿面地把我們帶到我們的「房間」
沒有在誇張,一時會覺得好像來到五星級旅館
有一張舒服的床、客人休息的沙發、小書桌、電視機,連冰箱都一應俱全
感覺很溫暖、很舒服
平常每一間產房會有一個專屬的護士,一對一無微不至的隨身照顧產婦
這一天我來催生非常幸運,因為產房剛好比較不忙
讓我忍不住回想起上一胎在台灣的公立醫院生產
待產室小小一間沒什麼特殊的設備,連門也都只是一條普通的帘子隔起來
(待產室沒有門,難道是因為護士可以隨時聽到產婦的慘叫來辨別開幾指嗎?)
當天值班就是三個護士,要照顧所有待產室的每一位媽媽
所以沒辦法陪在產婦身邊,只能夠做到不定時進來查看、然後吩咐產婦「不痛的時候也有想要大號的感覺」就可以叫他們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我開指的速度超乎護士們的預期,最後根本來不及打無痛分娩就生了….
當然這麼比較也是不公平的,畢竟美國的醫療相當昂貴
台灣的醫療資源在現今的環境之下,身為一個產婦似乎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啦
有鑒於我上一胎來不及打無痛的慘痛經驗
這次醫生會同時幫我打催生與麻醉,讓我在還沒有開始宮縮的狀況就已經先麻好
畢竟這時候已經開2指(4公分)了
過了不久之後麻醉醫生進來,從背後幫我把麻醉針埋進脊椎裡面
接著告訴我麻醉會慢慢生效,這個過程我可能還會感覺一兩次的宮縮
事實上那時候我根本還沒有進入產程
所以沒有感覺到任何疼痛
只覺得意識是清楚的,但是肚臍以下就麻麻的
不是完全失去知覺,也還可以微微移動雙腿
但就是雙腿很麻、屁股熱熱的,好奇妙!
後來護士為了確定麻醉沒問題,拿了一顆冰塊進來
在肚臍上下方分別測試,確定我在哪個部位有正確的冰冷知覺
=================================
頭上有一撮染紅的頭髮加上圓圓的臉蛋,讓我想起電影芝加哥裡面的芮妮·齊薇格:)

這時候我老公早就已經感動得滿臉淚水啦,一直跟我說She is so beautiful!
—->話雖如此我還是很感謝它這9個月以來的犧牲奉獻啦~慢走不送

生完之後,我只能說當孕婦、當公主的命
就在產下嬰兒的同時正式宣告結束
因為前一秒還細心呵護你的護士,立刻就要求你善盡母親的職責
還來不及休息就必須開始練習哺乳一小時
我的媽啊!在台灣不是會先拿回嬰兒室去清洗一下、讓媽媽有點喘息的空間嗎?
NO~NO~NO~在美國生產,沒有嬰兒室這種好東西
孩子一出生就是母嬰同室、立刻就要開始哺乳
這個時候無痛分娩的麻醉藥退了,副作用是身上會癢癢的
我就一邊嘟奶給寶寶、一邊抓抓抓
癢得要命,幸好沒有持續太久就是了
剛出生的嬰兒其實都在睡覺,所以我們哺乳完畢就把孩子放上嬰兒床
基本上夫妻兩個還是結結實實的睡了一場好覺
隔天一早起來精神奕奕
殊不知我們夫妻倆傻頭傻臉的,完全沒辦法預料到今天會是多麽忙碌的陣仗

美國”大部份”的醫院,自然產大概生完之後24小時就要出院、剖腹產則是72小時
剛開始我蠻懼怕的,畢竟第一胎在台灣生
生完之後還有堅強的護士團隊與嬰兒室做後盾
軟綿綿的嬰兒不用立刻帶回家
美國的媽媽們可就沒這麼好命了,生完之後連滾帶爬的就要離開醫院,護士只能揮揮手帕跟你說聲Good Luck
接下來一切靠自己
我是在晚上9:00之後生產,按照醫院的規定其實可以住到兩個晚上
但因為已經是第二胎了、家中又有日思夜念的大寶Robbie
我們不知道哪來的愚勇,跟醫生說我們覺得當天就可以走人

於是護士團隊開始緊鑼密鼓的安排嬰兒出院等種種瑣碎程序
包含聽力檢查、指定的小兒科診所會安排醫生過來會診、打預防針、扎腳跟血(檢查多種先天重症)、填寫出生證明相關資料、媽媽教室,還有哺乳門診的護士過來指導、以及醫院合作的攝影師會過來拍照,總而言之就是行程超忙碌、一直會有人敲門進來檢查東檢查西
因為母嬰同室,所以所有檢查都是在房間內完成
是說這樣比較不怕抱錯小孩嗎?哈哈

這一天奶量還沒有上來,所以還是一如往常的哺乳、哺乳、哺乳刺激乳房
這也是我第一次發現 不同的孩子個性真的不一樣
Robbie剛出生的時候就很「憨直」
奶嘟給他、練習幾次之後就一直猛吸猛吸猛吸
不管有沒有奶都很認真的吸、一直吸到累倒睡著
後來換到月子中心偶爾使用瓶餵,也從來沒遇過乳頭混淆的狀況
不論是奶瓶還是媽媽的乳房,只要有奶就OK
甚至是各種品牌的奶瓶都能夠輕鬆自如地替換
而妹妹Blair一出生就有點公主病 哈哈
嫌媽媽的乳房沒有奶,試了幾次之後就放棄
儘管後來回到家之後奶量衝上來了,但還是嫌乳房吸起來「太累太辛苦」,寧可含著乳頭不吸奶,只有媽媽稍微C字手法加壓、擠到嘴巴裡面才願意吞下去(暈倒)

這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產後宮縮
之前我一直不曉得,到快生了時候朋友開始紛紛提醒我「第二胎宮縮比較“有感”」(我心中的OS: 可以懷孕前就告訴我嗎?!)
後來生產完畢之後,醫生離開產房也再次跟我說了一下第二胎產後宮縮比較痛
原理是第一次生產、子宮「沒經驗」,收縮力道比較弱
所以有生產經驗的媽咪都知道,產後護士會不斷地提醒或幫忙產婦隔著肚皮環形按摩,把子宮軟的按成硬的收縮狀態
而第二次生產、子宮已經有了上一胎的「記憶」
收縮力道比第一胎強大,所以會間歇性的用力收縮幫助子宮還原成生產前的狀態,因此會比較痛。依此類推第三胎又更痛了~【立正向三寶媽們致敬!】
我本來就很能忍痛,想想不過是宮縮嘛~
因為生產過程太順利、沒痛沒剪沒裂沒縫
生完之後還精神奕奕跟護士開玩笑說「It was SO EASY! I’d like to have 10 more kids!」(太簡單了吧!我還可以再生10胎)
無奈歹誌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
這一次產後的宮縮不僅是非常“有感”
還痛到我在床上打滾,立刻呼喚護士開來最強力的止痛藥….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很好奇美國不時興坐月子
那產婦生完之後吃什麼?
一般來說,台灣媽媽在這邊可能都已經訂購了月子餐
比較乖巧遵守傳統的產婦,生完之後可能家人就會帶月子餐來補一補
我沒有訂月子餐,是月子阿姨會從台灣飛來坐月子
所以第一天生完,我就隨波逐流、直接從醫院提供的菜單裡面來點

對!你沒看錯 生完之後隔天的早餐就是道地的美式早餐…
全麥土司、炒蛋、肉腸
搭配柳橙汁和熱咖啡….

午餐更嗨!是培根起司漢堡與Chicken Noodle Soup
我的媽啊~產婦吃這些未免也太隨性了

所有手續完成後,醫生吩咐六星期左右必須回婦產科回診
同時也預約好三天之後再把孩子帶回醫院Postpatum Care Center(產後健康門診)
最後,一切收拾完畢
護士領我們走到醫院正門口,親自檢查汽車安全座椅安裝妥當才能離開
這不是開玩笑地,護士很用力地搖晃汽車安全座椅
確定有綁緊、前後左右移位的程度不能超過1英吋才同意讓我們把寶寶帶離開醫院

回到家之後,在門口就看到Dina一家送來的花和尿布(還貼心地選擇1號尺寸,果然月子還沒結束NB就穿不下了)

好姐妹Cat親自送來、親手熬煮的中藥雞湯
和我預產期才差兩個月的Grace經常和我交換懷孕心情

到了傍晚,月子阿姨也來啦~
李阿姨不僅有保母執照,還有廚師執照
料理上口味偏清淡,但是每天都費盡心思變換不同花樣
也非常疼愛寶寶、一邊餵奶還會一邊跟寶寶說話、唱歌給寶寶聽
一手包辦一家三口早中晚餐+兩場點心
積極承擔家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家事(其實很多都是他份外的責任)
很感激在這段日子,有李阿姨這麼無微不至的照顧
我老公每天都在說,早知道就乾脆一次預約李阿姨三個月的時間在我們家long stay了
星期三晚上生產、星期四回家
星期六我就把自己包得跟阿拉伯女人(怕吹風)一樣回到醫院
只不過這次是來到三樓的Post Partum Care Center(產後護理中心)

在產後護理中心,醫生主要是幫媽媽檢查傷口以及子宮復原的程度。我因為沒有裂沒有縫、所以就不需要脫褲子檢查會陰了
同時,醫生也會再次檢查寶寶的體重,看看產後脫水以及體重恢復的情況
這個時候Blair一不小心放了個響屁,連著屎尿齊發
而來不及重新適應照顧小北鼻的傻媽媽,只輕便帶了一個小包包出門,完全忘記「媽媽包」這回事
想當然爾、尿布濕紙巾這些該準備的我全部沒帶
只好硬著頭皮跟醫生借….哈哈
接下來重頭戲就是寬衣解帶,現場示範哺乳給醫生欣賞
醫生會指導正確的哺乳姿勢
在哺乳完畢之後也會重新再幫寶寶量一次體重,確定乳汁有確實被移出
生產完的前兩天其實都沒什麼奶水,女兒也愛吸不吸的
一直到第三天開始奶量慢慢上來,整個乳房硬邦邦漲到不行
但是因為缺乏寶寶的吸吮刺激,所以乳腺還沒有通暢
再怎麼使用電動吸乳器一樣擠不出來
來到產後護理門診,醫生發現寶寶的含乳姿勢完全沒問題
但是都沒有吞嚥的動作,吸吮20分鐘後體重完全沒有變化
所以判斷寶寶並沒有在認真喝奶,乳頭只是含好玩的(翻桌)
照理說,出生之後1天就應該有一包沈甸甸的尿布、2天有兩包,依此類推一直到第六天開始、平均每一天都要有6包尿濕的尿布(不含便便)
但是妹妹出生第三天幾乎沒有尿濕
所以醫生的評估完全解決了我們的疑惑…妹妹真的沒有吃飽
於是醫生拿出針筒與餵食管,教我怎麼在親餵的過程中輔助餵食管
讓寶寶能夠一邊吸吮乳頭一邊輕鬆的喝到母奶
同時也預約了三天之後再回到醫院的「哺乳門診」諮詢
在醫院的時候一切看起來如此簡單
但回家之後餵食管一直沒辦法放好位置,每一次餵奶都要花上至少半小時的時間去「喬」位置
每三小時餵食一次已經超級睡眠不足,實在沒有精神耐心繼續練習
所以我就直接舉白旗,開始使用電動雙邊吸乳器,把母奶擠出來瓶餵了
三天之後回到哺乳門診,很高興看到寶寶的體重已經慢慢恢復
也誠實地告知醫生,暫時沒有辦法繼續親餵了
除了孩子不願意吸之外,連續一個星期的練習讓我乳頭紅腫破皮、輕輕一碰就痛到尖叫。希望可以稍微讓傷口平復一下再重新開始。
醫生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他告訴我說他覺得我做得很棒
至少我還是堅持給寶寶瓶餵全母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聽完之後我就在診間飆淚了
這三天都沒什麼睡覺,但最終仍然無法成功親餵而感到很挫折
哺乳門診的醫生卻安慰我做得很好,讓我一瞬間的壓力全部瓦解
是啊!只要能夠讓寶寶健康平安的長大,無論哪一種哺餵方式都很好
可喜可賀的是第二胎奶量衝超快,我大概產後第三天開始三小時能擠出40cc母奶、產後第7天可以擠出120cc、產後10天已經達到180~200cc左右,所以妹妹很順利在產後10天已超過生產當天的體重了(正常狀況應該要在14天以內恢復體重,我們總算追上進度了!)
=================================
原以為生產紀錄到這邊可以告一個段落
畢竟這次生產著實幸運,真的是沒痛沒剪沒裂沒縫
生完小孩好像做一場夢一樣
殊不知,有一好沒兩好
7/29生產、7/30出院之後
我接連好幾天都在服用醫生開立的強效止痛藥,因為傳說中「第二胎比較痛」的宮縮,真的讓我痛到無法下床走路
打電話去醫院問護士、臉書上問了朋友,人人都說「痛是正常的」
但我想要大聲的和各位分享,千萬不要隨便聽信別人告訴你「正常」或「不正常」
聽自己的聲音最重要!!
我是一個耐痛能力很強的人,其實當我痛了這麼幾天之後心中就已經暗叫不妙
8/3傍晚突然覺得一股寒意襲來,全身上下都發冷
下半身大腿根部疼痛無法走路、接著就開始覺得體內燒燒的
耳溫一測下去—–39℃ 我發燒了!
當時我一點都不覺得身體有什麼狀況(畢竟大家都說宮縮會痛很正常)
所以上網爬文爬半天,一直猜測自己是「乳腺炎」+「恥骨分離」
我第一胎沒有乳腺炎的經驗,但是曾經朋友分享過哺乳期間不明原因的發燒結果就是因為乳腺炎
我想說除此之外應該沒有別的原因
上網爬文了解乳腺炎的症狀之後
發現我除了乳房有一些硬塊之外,其他症狀都不吻合
加上當天上午才去看了哺乳門診、醫生覺得產後剛開始有一點塞奶沒什麼問題、鼓勵寶寶用力吸就對了
百思不得其解時,只好連滾帶爬、一邊哭一邊回主臥房和老公求救
老公立刻判斷問題很大、將Robbie哄上床睡覺之後直接載我到醫院掛急診
抽血、驗尿、吞了退燒藥之後,高燒還是不退
急診室的醫生認為是典型的Uterus Infection(子宮感染/子宮炎)
當下就安排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療
我剛聽完診斷還很傻眼,一直追問說難道不是乳腺炎嗎?哈哈
依照常理,子宮炎多半是在生產的過程中受到感染
但是多半會發生在剖腹產、或是產程比較長(破水之後很容易感染)的產婦
我是自然產,從破水到生產應該才4個小時左右
這麼順利的過程還被感染是非常少見的狀況
從小到大,我多少也住過好幾次醫院
但這可是我第一次在美國住院
加上家裡有兩個寶貝需要被照顧
所以老公沒辦法待在醫院陪我
突然間需要自立自強還真不容易……..
更難的不是住院,而是住院還無法好好休息
依然需要每三個小時起來擠奶一次,才不至於奶量下滑
幸好醫院的用藥對寶寶身體沒有影響,所以每天老公還是可以把新鮮現榨的母奶送回家
隔天婦產科醫師來巡房
也告訴我至少需要48小時觀察細菌是否有順利被壓下來
就在距離可望出院的前一天下午,我又開始發冷+高燒
入夜之後又痛得冷汗直流
護士嚇得立刻把on call的醫生喚來醫院
老公也從家裡飆車過來陪我
醫生開了另外一種止痛藥
少少一劑下去,讓我終於能體會為什麼會有人「藥物上癮」
止痛藥下去的瞬間我眼神就開始無法對焦
整個人有一種陷入夢境的感覺
不僅不會痛,還覺得非常嗨~幾乎可以立刻下床為大家高歌一曲的狀態
住院期間,收到不少朋友陸續傳來的關心
但因為沒日沒夜的擠奶、睡覺、施打藥物
讓我一直無法處在清醒的狀態一一回覆朋友們的訊息
這段時間心裡默默的惦記著家中的兩個孩子
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是聽著鬧鐘的聲音,每三個小時就要起來擠奶
人家說坐月子的時候不可以哭
但我在醫院的那幾天真的是天天掉眼淚,很想家也很想家人
老公每天會帶著下課的Robbie來醫院陪我吃晚飯
這短短的一個小時是我這幾天下來最快樂的小時光
妹妹則因為出生才不滿七天,所以就不帶她來醫院怕感染了

8/6當天是羅比把拔的生日
我也終於可以出院放風了,雖然身體還是很不舒服只能臥床休息+繼續吃止痛藥
這一天,據阿姨所說,羅比把拔一早心情就很好
跑去廚房跟阿姨報告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最棒的生日禮物就是我最愛的人可以回家了」
聽到阿姨這麼轉述,就讓我心裡暖暖的
再抱抱這位小捲毛姑娘又讓我再次紅了眼框
感覺幾天不見,這小傢伙又長大了一些
幸好在住院的過程中,有李阿姨把寶貝照顧得白白胖胖
讓我在醫院也沒有後顧之憂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媽咪朋友們加入羅比麻的粉絲專頁
Charlene 2 x III = Robbie IV 育兒與實驗廚房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4 Comments
Unknown
August 19, 2015 at 3:49 amCongratulations, greetings from HK! I have been reading your blog since my pregnancy (my girl is 15 months now). Best wishes to you and your family, especially your lovely princess Blair.
Charlene
August 22, 2015 at 12:45 amThank you for your lovely words, feels like we are raising our kids together in some way:)
張張張
August 21, 2015 at 10:54 pm西雅圖和紐約的醫院又有點不一樣!可以問一下你家仲介是哪家?阿姨好像好好喔~
看你blog 不久,但是學了好多東西,謝謝分享!
Charlene
August 22, 2015 at 12:49 am謝謝你!原來紐約的醫院又不一樣呀?
看來同樣都是美國,生產經驗還是大大不同呢!
我的阿姨真的很棒,主要是遇到像我這樣的緊張大師+控制狂
阿姨還能總是保持好脾氣,從來沒擺過臭臉,而且工作好努力真的是讓我們太感恩了
至於仲介的話,我是沒有特別想宣傳啦
不過我在這邊很多朋友從台灣找仲介請的月子阿姨,經驗都非常好
因為通常會被派到海外的,都是服務比較好、口碑比較好、比較資深也具有證照的人員
否則一到異國之後若是產婦有任何抱怨,都會給公司帶來困擾
建議你可以多詢問、多比較再決定
上網搜尋「海外月子阿姨」「海外月嫂服務」等等關鍵字,應該會有不少收穫喔
祝福你順利^^